页面

2013年3月23日星期六

《每日经济新闻》 奇虎360侵犯用户隐私的报道

目录:
  1. 专题:360黑匣子之谜
  2. 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
  3. 调查员独白:我为什么反360?
  4. 技术篇:360:互联网的癌细胞
  5. 商业篇:360:互联网的"一枝黄花"
  6. 广西卫视曝光奇虎360与上海奇泰"偷佣金"真相
  7. 南京晨报:南京网民状告奇虎360窃取"隐私"
  8. 躲避安全隐私质疑 360混淆视听拿工信部作挡箭牌

http://www.nbd.com.cn/features/273?preview=true

专题:360黑匣子之谜

 360创始人周鸿祎一直对外宣称,360成功的秘诀是"破坏性创新"。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数月调查,并在微博名人"独立调查员"等一批 程序"猿"的帮助下发现,360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创新型破坏":破坏才是目标。通过破坏,打破既有规则,从中获得市场与利益。
    而这一破坏的基础,便是对互联网世界最基本的准则——最小特权原则的践踏。

引言:记者手记


调查员独白:我为什么反360?


技术篇之一、360产品内藏黑匣子:工蜂般盗取个人隐私信息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多年前,业内一家知名IT公司一个产品将上线,但蹊跷的是,该产品上线前一天,360的同类产品突然上线。而且,360上线产品的页 面与该公司准备上线的版本几乎一模一样。

黑客揭秘:360安全产品背后的"安全"陷阱

黑匣子现身:对用户个人信息涉嫌暗箱操作


图解360安全产品背后的"安全"陷阱


360安全浏览器在电脑后台上就像一只工蜂,始终不停地忙碌着。而IE、腾讯、猎豹、chrome等浏览器每一个都很安静。

图解360安全产品背后的"安全"陷阱

2010年12月31日,360防线被攻破,存储于其服务器上的大量用户隐私数据喷涌而出,被谷歌搜索爬虫自动抓取,并公告天下。图为某网民通过 360safe.com泄露的数据登录某政府机关的内部邮箱。

图解360安全卫士内部的操作模型


独立调查员制作了一张简单的图表,以揭示360拳头产品360安全卫士内部的操作模型。从图中可以看出,360安全卫士对用户在电脑上进行软件操 作、文档操作等所有操作举动均秘密进行监视、记录,然后进行压缩后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技术篇之二、360后门秘道:"上帝之手",抑或"恶魔之手"?
    "作为宣称'最安全的浏览器'的360安全浏览器,被发现存在极大潜在安全威胁的'后门'。毫无疑问,'独立调查员'是第一人。即使给他颁发一个国家级的 科技发现奖也不为过。而且,多少年后,人们一定会感谢这位幕后的英雄,为了广大用户的上网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百度安全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如 此评价360安全浏览器"后门"发现者。

360后门秘道浮出水面

360后门的安全之殇

360后门:绑架用户的遥控器



独立调查员重现后门机制的运作,让大家不仅能感知而且能'看到'360暗设的'后门'。通过编一个只要被加载执行就马上弹出消息框的DLL,拿自 己写的DLL注入给360浏览器,浏览器果然如预期的那样,把独立调查员在DLL里面写的消息框给弹出来了。

商业篇之一、360生意经:圈地运动与癌性扩张
    独立调查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360软件(含互联网服务)产品,涵盖安全防护(安全卫士、手机卫士、杀毒等)、操作环境(浏览器、桌面、软件 管家等)、工具软件(五花八门)、游戏平台、导航搜索和电商网站等,"如果把电脑系统比作软件产品的运动场,从安全角度看,安全防护产品是裁判 员,其他产品则是运动员"。

360绿色网站的安全谎言:"偷梁换柱"浸润电商网银安全 体系

移动圈地:"非创新型"破坏或止步于苹果?


图解360"一键修复"功能的"强奸"行为





360安全卫士在评分后的"一键修复"功能,更是其占领市场的利器。其借助傻瓜式的"一键修复",导致用户在电脑上用什么、不用什么,都由360 安全卫士说了算,至于是否都与安全性有关,一般用户自然看不出门道,相反还会对360的这些"强奸"行为"感恩戴德"——这些用户原本连安装或卸 载软件的操作都不熟练,而360安全卫士就是一台"傻瓜相机"。

图解360的安全谎言:"偷梁换柱"浸润电商网银安全体系






360网购保镖自动检测招行运行环境,几秒钟后完成检测,报告"本次检测未发现风险,现在可以放心网购了!"此时浏览器地址栏铭牌显示为"招商银 行",点击后弹出"通过绿色网站认证",披着"招行网银"外衣的劫持网址,即被360认证为招行官方网站。


事实上,用国际主流的浏览器均会弹出类似的错误提醒警示,用户收到信息后自然会停止交易、避免损失。这意味着,如果一家诈骗网站通过域名劫持招商 银行网站,所谓的"360绿色网站认证"并不能有效执行网银保镖的辨识功能,进行安全认证。

商业篇之二、360制胜"秘籍":神秘的V3升级机制

据掌握360核心机密的一位360前员工披露,360正在谋划递归DNS的推出,而要大面积推广递归DNS,将走360 特殊的通道:V3升级机制通道。

寻找已模糊了的良心

——两位神秘人物的对话节选:

A:你知道你的电脑里有一根来自360的泄污管吗?V3通道!

B:不知道这事。【更多】



从关系示意图(如图)可以看到,V3由360高层决策层下达指令,360安全数据中心启动,并通过后门机制,将指令性信息传达给用户电脑中安装的 360安全卫士,主要指令为产品推广、删除竞争对手产品、新配置数据等;360安全卫士在用户Windows系统中,直接执行安装、更改、卸载; 然后,通过后门机制,将信息反馈给360云安全数据中心,该中心再将信息收集、汇总统计后,上传给决策层。

商业篇之三、360产品频遭卸载令背后:个人隐私自卫意识在觉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调查发现,360相关产品被苹果下架事件,绝非偶然,背后既有特殊的原因,也有必然的结果,更有不断成为常态的趋势。

来自官方的"Say No"

拒绝"360浏览器":一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堂吉诃德:那些走在最前端的程序"猿"们



由于害怕对手封杀,360的浏览器产品都删除了身份标识(UserAgent),一直冒充其内核对应的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 或Chrome)。同时,360浏览器却向特定网站提供准确的身份标识信息,包括CNZZ(浏览器使用统计)、HTML5Test(HTML5兼 容性评分)等网站,其它网站使用常规方法都无法准确识别。

每经网特别策划  2013年2月26日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3-02-26/716855.html

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 性基因大揭秘

http://www.nbd.com.cn 2013-02-26 01:33

核心提示: 360怎么了?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带着疑问,记者经过数月调查,并在微博名人"独立调查员"等一批程序"猿"的帮助下,揭开了360层层内幕。




每经记者 秦俑

昨日(2月25日),正是奇虎360所有APP产品被苹果全面下架一个月的日子。

就在此前,360的CFO亲赴美国"负荆请罪",但360相关产品并未重新上架。

知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国家版权局内部已讨论确定,360搜索引擎严重违反Robots国际规则,目前正在拟定相关处罚决定,近期将在行政处罚会议上 责令360停止侵权,进行整改。

据悉,有"两会"代表委员正在草拟严惩不正当恶性竞争破坏产业,以及"3·15"应该将隐私保护列入重点的议案提案。

《信息方略》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回答"拒绝安装360"的企业比例高达60%。

一家以声称安全起家的互联网公司,正面临"不安全"的声讨……

360到底怎么了?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带着这样的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数月调查,并在微博名人"独立调查员"等一批程序"猿"的帮 助下,揭开了360的层层内幕。

360创始人周鸿祎一直对外宣称,360成功的秘诀是 "破坏性创新"。但记者调查发现,360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创新型破坏":破坏才是目标。通过破坏,打破既有规则,从中获得市场与利益。

而这一破坏的基础,便是对互联网世界最基本的准则——最小特权原则的践踏。

为全面还原360的真实面目,"独立调查员"们以超人的技术能力与艰辛的劳动,剥茧抽丝般一层层揭开,将其内部机制破解成功。

360发家于 "360安全卫士"、"360安全浏览器",而这两款产品甫一面世,便携带了这家公司的癌性基因:以违反"最小特权原则"为基石而构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第一次查清,360是如何在其庞大的以安全著称的"安全卫士"、"安全浏览器"软件中,植入非法程序,并通过该非法程序中的 "后门机制"与360云端配合,形成全球独一无二的秘密内部机制。

最令人惊诧的,是即使在360内部也属高度机密的 "V3升级机制"。当360要发动一场讨伐竞品的战争时,其便启动"V3机制"——通过"安全卫士"、"安全浏览器",在用户电脑中私自卸载竞争对手的产 品,私自安装自己要推广的产品,从而以最便捷的方式一举占领市场,这就是360常胜不衰的真正秘诀。

在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360表现出两个粗暴:粗暴侵犯网民的合法权益(隐私权、知情权、同意权)、粗暴侵犯同行的基本权益,肆无忌惮地破坏行业 规则,从而实现其"一枝黄花"式的疯狂成长。

360现象,不仅对行业有巨大的破坏性,对互联网秩序产生严重的破坏力,更是对整个社会产生"癌性浸润"。

这种"癌性浸润",让原本的市场竞争转向了底层控制力的交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百度即将砸重金投向安全领域,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推 出,这与经历"3Q大战"的腾讯进驻安全领域如出一辙。

更为可悲的是,为了防御360的"癌性浸润",从底层控制到应用层几大巨头均涉足其中,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未来中国互联网将变成一个腾讯、 百度、阿里、360"四国顶立"的擎天柱式体系。而这将让一个个丰满、丰富的热带雨林式生态环境变成巨无霸们为生存而生灵涂炭的地方。

360会"立地成佛"么?这或许会是一场持久战……

《每日经济新闻》将持续关注。

(出于保护记者人身安全的考虑,本组稿件记者署名均为化名)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3-02-26/716856.html

调查员独白:我为什么反360?

我先讲一个故事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一个最简单的常识:小区的保安公司都是必须向业主收取服务费的。但是,某年某城市的一个小区,来了一个K保安公司,宣布 他们将为小区提供免费服务。经过几轮波折,最终K保安公司实现接管小区保安业务。

K公司入驻后,当然全部换上K保安人员,并迅速换上K公司特产的小区监控系统——在小区的每一个视角都安装了监视体系。业主们觉得,这真是天下难 找的大好事啊,居然能够免费获得最好的安全保卫。

不久,K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将物业公司辞了,换上K安全物业公司;再接着,小区园林服务公司也换成K安全园林公司;再接着,业主所有私家车都装上 了K安全GPS导航;再接着,K安全物流、K安全农贸、K安全服饰、K安全电视、K安全电脑、K安全冰箱与热水器、K安全门控与门锁……小区业主 的所有一切都被换上了K安全的标志。

K安全公司能将业主的这一切统统换掉,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一切"安全"方面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但有一天,B业主夫妇在家中行房事时,黑暗中发现家中有异样,打开灯一看,一个保安正在床前监控着这对夫妇的云雨过程。这对夫妇羞愤难当:你是怎 么进来的?

保安说:我有钥匙,出于对你们性生活安全的考虑,我有权保护你们。

B业主夫妇找来安全方面的专家,来保护自己的安全隐私,结果却发现,保安不仅在夫妇行房事时可以进来"免费观赏",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进出 业主的房间;他们不仅在小区的任何公共空间安装了监控系统,同时在业主室内的任何一个视角,都秘密安装了监控器。

这对夫妇决定召集全小区业主反对K保安公司的所有侵犯行为。

但让小区所有业主异常惊讶的是:就在开庭前一天,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B业主夫妇的信息,比如,B业主女臀部有三颗痣的图片在网络上大量流传;B业 主夫妇的工资单被晒;B业主男与前女友10年的情书来往从其前女友的电脑中被挖出来。

B业主夫妇顿时陷入网络漩涡

……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360所充当的,就是这个K保安公司。

在中国,为什么360能够获得如此重要的市场地位,除了用户在隐私权、知情权、网络自主权方面的意识不强外,最大的问题还是中国网民对互联网来说 还是"小白",他们没有办法看清360干了什么,也没有办法辨清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也不清楚360的一些行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在明 天又将意味着什么。

我脑海中,一直在重复卡夫卡小说《城堡》中的场景,你不知为什么,你也不知是怎么了,然后,你就任人宰割了。

森白的月光下,那把霍霍磨着的长刀……

——来自独立调查员的自白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3-02-26/716851.html

技术篇:360:互联网的癌细胞

2013-02-26 01:33

核心提示: 几天几夜里,独立调查员展开的网络实证让人触目惊心,许多动态的过程无法通过平面文字呈现。事实上,独立调查员曾经在网上披露的内容,绝大多数网民也不可 能看懂。

每经记者 秦俑

深圳,红树林,旁边就是深圳湾公园,有蜿蜒的海堤风景带;海的那端是云雾间的山峦以及错落的建筑,那是香港特别行政区。

经过前期网上100多天艰苦的技术交流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终于约到了"独立调查员"。这是我们之间的第二次见面。这一次,我们相约只做一件 事情:将360(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本文简称为360)在幕后所做的一些难以见光的行为,在网上重新演绎一遍。

这一过程漫长而复杂。几天几夜里,独立调查员展开的网络实证让人触目惊心,许多动态的过程无法通过平面文字呈现。事实上,独立调查员曾经在网上披 露的内容,绝大多数网民也不可能看懂。

2012年10月,一个署名"独立调查员"的微博开始向360发难,时至今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跟踪此人整整3个月:初始时基本上通过网络 实现沟通,渐渐地,有了电话中的直接交流。

在思维碰撞中,记者发现,"独立调查员"对360的反感是深切的;他对360的研究也是深刻的。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万分好奇而且不解的是:他 的动力来自何方?

"如果你得了癌症,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独立调查员反问道,"那一定得赶快把它切除掉!而360正是网络社会的毒瘤。此瘤不除,不仅中国互联网 社会永无安宁之日,整个中国都永无安宁之日。"

独立调查员分析说,不要小看了苹果对360产品下架一事,这种下架的期限极有可能是"永久性"。为什么一个在中国能够获得如此巨大影响力的公司, 会在一家全球性大公司处遭遇截然相反的待遇?"这只能说明眼下的互联网空间没有能力排除自身的毒瘤。而苹果下架360,背后正体现出对肿瘤的自体 免疫排斥性,这是一个网络社会健康的标志。"

独立调查员认为,他作为一名程序员,就是要从技术层面来理清360这个"DNA"的基因突变。"这个突变的基因,就是360安全卫士或360安全 浏览器,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互联网其实与人体一样,本身具备着抗癌的免疫力。一旦发现癌细胞,自身会启动自动识别与排斥机制,比如"最小特权原则"就是互联网江湖防止自身 "癌变"的免疫机制。

所 谓 最 小 特 权 (LeastPrivilege),指的是"在完成某种操作时所赋予网络中每个主体 (用户或进程)必不可少的特权";最小特权原则,则是指"应限定网络中每个主体所必须的最小特权,确保可能的事故、错误、网络部件的篡改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最小"。

这一特权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你不要代替用户行使权力,你的特权越小越少越好。这样,才是对用户最大的保护。能不作为处,不作为。

"而奇虎360的'基因变异'正体现在此处,表现为 '奇虎360原则'——以安全的名义,在用户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代表网民行使权益。"独立调查员说,"其实,最小特权原则非常简单。比如一个电话 检查员,为了检查你家的电话是否正常好使,便在主人不在家时,直接打开你家的门,试用了一下电话;或者说,因为你家的狗在叫,物业打开你家的门, 直接将狗杀了。这都是违反了最小特权原则。而360最大的问题就是以安全的名义,践踏了这一原则。"

360是如何通过环环相扣的程序设计,就像本文开头部分的K保安公司监控业主夫妇房事一样,或就像电话检查员径直打开主人房门查线一样,或就像物 业工作人员直接打开业主房门进去把主人的狗杀掉一样,在用户的电脑里横冲直闯、恣意妄为?本文将为读者揭开360相关产品背后的层层暗箱操作链 条。

技术篇之一·黑匣子

360产品内藏黑匣子:工蜂般盗取个人隐私信息

每经记者 秦俑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多年前,业内一家知名IT公司一个产品将上线,但蹊跷的是,该产品上线前一天,360的同类产品突然上线。而且,360上线 产品的页面与该公司准备上线的版本几乎一模一样。这家IT公司的此款产品不上线已不可能,而改版也已不可能。被逼无奈之下,该产品只能硬着头皮上 线。让这家IT公司哭笑不得的是,由于此款产品上线时间比360同类产品晚一天,所以用户普遍认为,该公司的产品抄袭了360产品。

此类诡异怪事,在业内已不止一次发生。

谁是泄密者?上述IT公司最终未能找到"卧底",不过开始将质疑对象聚焦在360产品身上。因为实查结果发现,该公司不少员工电脑上安装了360 相关产品。

出于安全考虑,该公司要求所有员工的工作电脑中不得安装360产品。与此同时,公司内网环境中,全面禁止360产品。从此,确实没有再发生过类似 的泄密情况。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国内最早全面禁用360产品的企业为腾讯、百度、金山等一批公司。在这些公司的办公环境中,完全屏蔽360产品,如 确因公司研究性工作需要,才可以安装虚拟机使用360产品。

国内几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均以安全为由禁止使用一家以互联网安全著称的公司的相关产品,这在中国IT界构成了一道未解的谜团。

大型公司尚且对360产品避之不及,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使用360相关"安全"产品,安全吗?

在中国有"黑客教父"之称的安全技术专家"黑客老鹰",即IDF互联网情报威慑防御实验室创始人万涛认为,从隐私保护和用户权益的角度讲,360 产品确实存在需要澄清的地方。但中国用户目前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意识并不强,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对许多用户来说,"我上网就是看看新闻, 玩玩游戏,我没有隐私"。这一观点非常流行。

万涛表示,而在另一方面,多年来尽管民间在破获360侵犯隐私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并查获了许多证据,但360在这方面的"反应"也非常"严 密"。此外,获得的一些突破性证据因为过于专业,也不易让普通用户看懂,因此也就缺乏相应的感知。

黑客揭秘:360安全产品背后的"安全"陷阱/

在深圳红树林,独立调查员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现场演示。他特意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360安全浏览器,并打开网络通信监视工具,这时可 以看到,360安全浏览器在其电脑后台上就像一只工蜂,始终不停地忙碌着。

然后,独立调查员又打开IE、腾讯、猎豹、chrome等浏览器,每一个浏览器都很安静,没有任何动作。


"360安全浏览器在干嘛呢?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忙碌呢?作为浏览器,其作用就是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文件内容,并让 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根据最小特权原则,你是没有理由在我的电脑里不停地'工作'。你要问他在做什么,他就说,是为了你的安全。"

"明明知道360在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不知道发生的是什么事情。这就是360留给中国所有安全专业人员最大的课题。"独立调查员解释说,这是 因为360在这方面做了非常缜密的设计,其防御体系相当严密,要突破防线有所收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这,也正是许多从事安全的专家们感兴趣的事情。

2010年2月6日,360多年的宿敌——瑞星拿出了一份 "证据",其发布的《奇虎360利用"后门"拿走了用户什么》一文,利用大量技术细节说明360安全卫士在安装进用户电脑时,会偷偷开设后门,并时刻监视 用户访问网站,将相关信息上传至360网站。

此事标志着360第一次露出"不安全"的真面目,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国内有一大批黑客对破获360的防线,以及搞明白360这个黑匣子内到底有什么非常感兴趣,想通过攻击360而获得 其侵犯用户隐私信息的证据。他们之间甚至有一个松散型的组织,经常交换这方面的信息。但与此同时,也有些黑客最终被360"招安",成为其公司成 员。

2010年12月31日,在黑客狂轰滥炸360服务器后,360防线被攻破,存储于其服务器上的大量用户隐私数据喷涌而出,被谷歌搜索爬虫自动抓 取,并公告天下。360多年来宣称的 "用户隐私大于天"的谎言正式被揭穿。


上图为某网民通过360safe.com泄露的数据登录某政府机关的内部邮箱

这份意外泄露的文件详细记录了大量360用户的全网访问过程,包括浏览的网页、下载过的应用、搜索的关键字等,并将这些访问记录与唯一用户挂钩。 在这个服务器中,每个用户对应一个字符串,通过查询字符串,可以了解用户的所有个人信息、上网浏览记录、账号密码,例如用户在百度搜索关键字、淘 宝购物记录、金蝶、奇瑞等企业内部财务网络数据、某政府机构官方邮箱用户名及密码等链接数据。

《每日经济新闻》获得的一份对泄露日志文件分析统计的结果显示,此次泄密事件涉及总条数141万条,其中涉及用户名信息的条目有247326个, 既包含用户名又包含密码条目有816个。而这对于360收集的海量数据来说只是冰山一角,截至目前为止,360从没有公开解释被泄露的数据总量有 多少,被下载了多少次。

然而,有关360如何"利用"用户的信任,如《全民公敌》影片中的卫星一样"间谍"式地监控着用户的电脑,这个谜团却依然没有办法破解,至今没有 一家安全厂商拿出这个过程的有力证据。

独立调查员告诉记者,360安全卫士、360安全浏览器,其内部运作流程就像一个暗箱,外部人可以听到里面有动作,但却没有办法知道里面发生了什 么,以及它如何阻止外部人破解它。

而独立调查员却偏执地选择了这条破解之路。他先制作了一张简单的图表,以揭示360拳头产品360安全卫士内部的操作模型(如图)。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360安全卫士对用户在电脑上进行软件操作、文档操作等所有操作举动均秘密进行监视、记录,然后进行压缩后上传至云端服务 器;过去,上传的过程为明文上传,这对用户的隐私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在经历过几次大的泄密事件后,目前上传文件已经加密。

文件上传到360云端存储后,文件会立即在本地被删除,这招防御术非常凶狠,即使有人破解其行为,并获得文件证据,但因为随时的删除,很难将证据 做实,变成死无对证的孤证。

用户电脑中的360安全卫士这一套运行机制都是事先预设好的,可以独立操作完成;但实际上,360云端(360安全数据中心)对用户客户端的 360安全卫士具备直接控制能力。360云端不仅可以下达专门的指令(后文还将详述),同时一旦360安全卫士发现有人在监视其通信操作等,会发 出安全警告以阻止继续操作并限时自行禁止。这也给破获工作带来相当程度的干扰。

据一名多年研究360产品的黑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设置如此高难度障碍的人一定是行业的高手。可以断定,360内部一定有国内顶尖级的 黑客高手。他们才有可能做到既做暗事,又不留任何把柄。这就像是一个江洋大盗,来无影,去无踪,飘忽不定,作案后现场不留任何痕迹,实在是高精尖 的设计。"

这名黑客发现,360安全卫士的暗箱操作行踪越来越没有规律可循,换句话说,其运作规律经过精心策划,非常不容易被外界掌握。同时,其获取信息的 区域半径越来越由中心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延伸。这样的话,要想抓到证据就更为艰难。"中国拥有30多个省级行政区,336个二级行政区,还不 包括数以千计的三级、四级行政区,这就相当于360安全卫士在中国网民的生活中布下了天罗地网。"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不止一家公司准备投入大量人力来破获360的违法行为,但最终都偃旗息鼓。原因就在于,360收集用户信息 的行为 "就像空中划过的彗星,茫茫夜空,布下天罗地网,时刻守候,才有可能有所斩获,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了"。

黑匣子现身:对用户个人信息涉嫌暗箱操作/

"破解360安全卫士的非法操作,是一件很好玩的猫捉老鼠的事情。"上述黑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说,360安全卫士的技术架构非常复杂, 组件有很多程序,软件包有几十个可执行的程序,还有扩展库。如果要查清楚是否侵犯用户隐私,则需要对每个程序进行分析,就像分析病毒一样地分析每 个文件,而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名黑客给记者展示了许多"同行"间来往的邮件,此中展现出破解之后的喜悦,以及经验的交流。

而独立调查员宣称,他"已基本破解了360安全卫士的谜局,但离发布还为时尚早",因为他要做"铁板钉钉的事情"。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保证不会将其操作思路披露的情况下,独立调查员将其操作的核心步骤进行了详尽的现场演示。在征得其允诺的情况下,记者可以 告知的是:针对360的设置,进行反向操作,反向分析而破解。

到目前为止,已经披露的最重要证据为独立调查员于2012年12月6日在其微博上发布的一个视频(http:/weibo.com /2902756801/z8BUvfWqe)。这份视频详尽地破解了360安全卫士秘密获取用户信息的过程。

独立调查员告诉记者,这份13分36秒的视频以完整的手法记录了破获360窃取用户隐私的证据。它证明了360在用户电脑中收集、上传用户信息的 "动作","猖狂到任何简单的、常规的软件操作行为都将被记录,与安全问题完全无关,而这些信息都在用户个人隐私范畴"。

但据独立调查员宣称,这份视频资料并非其采集、制作,"而是来自一名自称是安全领域专家的匿名人士",他通过微博私信向独立调查员爆料:自己已经 掌握了360安全卫士7.3窃取用户隐私并上传到360服务器的司法证据,现在可以无偿将这段司法证据给他。

而关于这份证据,独立调查员认为,将是未来给360的"一颗小小的炸弹",在法庭上是有力的呈堂证供。

据记者了解,去年11月28日,在易观国际主办的"易士堂"网络安全论坛(第二季)论坛上,这份视频资料也曾分享给包括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安 全测评中心等安全业界人士;而最初制作这段视频并进行司法公证的正是金山安全专家李铁军。不过李铁军否认自己就是给独立调查员爆料的匿名人士。

据李铁军透露,2010年11月,卡饭安全论坛有人爆料称"360安全卫士7.3的某个版本会窃取用户隐私上传到360服务器",爆料的内容非常 简单,只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暗示:需要用户在360loginfo目录对删除权限做一个修改才有可能捕捉到360的罪证,帖子不久就消失了。

李铁军首先尝试重现帖子描述的问题,而不是对软件进行逆向分析,经过数月才完成了这一个证据的抓取。

"反反复复不知道试了多少回。"李铁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凭借多年的经验,他终于找到了关键所在,比如有窃取隐私问题的360安全卫士 版本号为7.3.0.2003l,数字签名时间为2010年11月8日,要想重现必须将360loginfo访问权限修改为"所有人不可删除"; 再比如安装时修改系统时间与2010年11月8日不能相差太久,安装前须断开网络(禁用网卡或拔网线)。

即使这样,也有一些情况在李铁军"意料之外"。

"开始想到的是禁用网卡和改360loginfo目录的访问权限,但奇怪的是,有时能在安装后几分钟内即可在360loginfo目录看到日志生 成,有时等几小时都不能重现,于是尝试将系统日期从单数修改为双数或从双数修改为单数,结果很快看到奇怪的日志文件出现了。"李铁军表示,这几条 重现规则是反复多次尝试之后才总结出来的。

而上述结果也在曝光之后第一时间得到IDF互联网情报威慑防御实验室的验证。2012年11月25日,该实验室发布报告表示,360安全卫士 v7.3.0.2003l所搜集用户软件操作信息,对用户隐私造成风险,若用户运行 某 一 程 序 ,360安 全 卫 士v7.3.0.2003l会把程序所在路径搜集并未经加密上传至360服务器。若360公司所存放信息的数据库泄露或传输数据被黑客截取进行社工分析, 可造成用户的信息泄露。

万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根据之前的评测报告,360安全卫士v7.3.0.2003l对用户信息的处理涉嫌未遵守其中的用户知情权、选择权 及禁止权,并在未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同意下记录和上传用户行为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已于2月1日正式生效的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明确规定,个人信息获得者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需"具有特定、明确、合法的目的"。基于此,在收集 前要采用个人信息主体易知悉的方式,向个人信息主体明确告知和警示如下事项: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个人信息的收集方式和手段、收集的具体内容和留 存时限;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被收集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个人信息主体的投诉渠道;同时提醒个人信息主体提供个人信息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个人信 息主体不提供个人信息可能出现的后果。且"只收集能够达到已告知目的的最少信息"。而信息获得者如需将个人信息转移或委托于其他组织和机构时,也 需要向个人信息主体明确告知转移或委托的目的、转移或委托个人信息的具体内容和使用范围、接受委托的个人信息获得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很明显,360公司在个人信息的收集、加工、转移、删除等环节,明显将行业的游戏规则抛诸脑后,一意孤行地进行着暗箱操作。

技术篇之二·后门

360后门秘道:"上帝之手",抑或"恶魔之手"?

每经记者 秦俑

"作为宣称'最安全的浏览器'的360安全浏览器,被发现存在极大潜在安全威胁的'后门'。毫无疑问,'独立调查员'是第一人。即使给他颁发一个 国家级的科技发现奖也不为过。而且,多少年后,人们一定会感谢这位幕后的英雄,为了广大用户的上网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百度安全部门的相关 负责人如此评价360安全浏览器"后门"发现者。

按照独立调查员的理解,所谓360的后门,不仅存在于360安全浏览器,也存在于360安全卫士。他说,"你这样来看,在你的小区,保安说,因为 安全的需要,你们要将房门的钥匙放一把在我身上,我可以随时来检查你家庭的安全。这本身已经非常大的不安全了,但你更不知道的是,这个保安公司, 还在地下挖有一条通道,可以直接从地下通过地道悄悄进入你的房间。而这个地道,就是后门。"

360后门秘道浮出水面/

2012年10月,当时"方周大战"正酣,独立调查员才注意到了360安全产品,因为他一直是裸机,从未想过要关注360。但这一关注,他敏锐地 发现,360"非常异类"——许多行为不仅是反安全的,甚至是"反人类的"。

独立调查员特意在用于测试的虚拟机中安装了全套360产品,并由此发现360产品的许多 "不规矩行为",他随手将这些发现发布在微博上,立即引起许多关注,但也遭到一些人的攻击。"有些人明显就是360的人在挑衅,这激怒了我,我这人不喜欢 耍嘴皮子,我是软件专业人员,我只讲证据",独立调查员如此说。

独立调查员发现,360浏览器网络通信有非常异常的情况,"最开始只是发现其时间周期性:每隔5分钟,浏览器就主动发起一次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 程,虽然不知道在干嘛,但其短周期性非常可疑。"

为什么不打开任何网页、不动键盘和鼠标,360浏览器依然忙个不停呢?"国内外所有的知名浏览器都不会存在这样的行为模式。可以肯定,此中必有蹊 跷"。

于是,他继续追查,虽然下载的文件名是文本文件(ini),但当他把数据包拼接成文件后一看 (当时尚不知道服务器IP地址对应域名,受服务器限制未能通过网址直接下载文件,也尚未注意到文件被暂存于临时文件夹),实际是个DLL(可动态加载的程 序模块)。"以我的知识和经验,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更新配置文件为耳目、周期性下载并加载执行小程序——这是一个后门。至于360利用 它做什么、曾做过什么并非重点,重点是他们可以做任何事而不为人知、不留痕迹。"

于是,他于去年10月29日通过微博对外公布了360浏览器有后门的事实,同时公开向工信部、公安部发出了一封名为《公开举报奇虎360公司—— 致工信部、公安部公开信》的举报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封举报信中,独立调查员直接斥责道:"奇虎360公司的 '360安全浏览器'暗藏'后门',是用户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的严重潜在威胁"。

他举证说,360安全浏览器实为C/S架构木马系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群是se.360.cn(云架构,IP地址不定)。浏览器每隔5分钟即向服务 器请求新的"指示"。新的指示伪装成Ini(纯文本文件类型)发出,实际上是DII文件(Windows可执行程序库或资料库)等。

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具有挑战的是,独立调查员的分析结果仅仅是网络分析,是"后门"机制的初步证据和技术推断,而非直接的铁证。正是因为 这样,360开始在网络上对其进行质疑、攻击,甚至嘲讽。

"他们以为我只会网络抓包呢!"独立调查员表示。于是,为了做实360的后门机制,他决定反向分析浏览器本身的程序库,并详细分析出"后门"机制 的内部执行流程。

然而,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没有软件源程序、更没有设计文档,所以分析难度相当大。给你个软件,只能进行其公开可见的操作,而内部运作却 完全是个黑洞。"独立调查员表示。

源程序(源代码)自然没有。而要通过反向工程来破解,难度相对较高,也非常浪费时间。何况360浏览器软件规模不小,而且还有很多内置的扩展程 序。

"我首先用排除法把扩展组件挨个干掉,我删掉一个扩展组件,如果后门机制还在,说明与这个扩展组件无关。"独立调查员最开始的直觉是后门应该在扩 展程序里面,因为主程序要送检,但是当独立调查员把可见的扩展程序全部删掉后,后门还在,于是他开始删(对普通用户)不可见的扩展组件。

"通过排除法,最后确认是扩展组件SmartWiz在搞鬼。删掉它以后,浏览器就安静了,那个5分钟一轮的上传下达活动消失了。"

不过,还没有结束。为了进一步查明360后门真相,独立调查员还需要反向编译出汇编代码并跟踪测试。

通过一系列技术过程,独立调查员掌握了360浏览器在SmartWiz整个组件里与360服务器间建立通信、下载、临时存储、加载执行、删除(销 毁证据)的流程,同时也知道了其时钟控制调度机制(5分钟间隔定时器)。

360后门的安全之殇/

360安全浏览器设计出来的后门,恰恰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

为了让用户知道这个后门的恶劣程度,一直涉足互联网安全工作的腾讯集团副总裁曾宇,对没有后门的浏览器的重要性做了解答(如左图)。


一般个人用户的电脑中,90%以上为windows系统,这套系统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是需要浏览器来实现的,同时,因为浏览器的闭环作用

(可以理解为没有缝的鸡蛋壳,除非用户特别授权),其也是windows系统与互联网之间的天然屏障,任何来自于其他云端的指令等,都不会穿透这 层保护而到达windows系统。这样,用户电脑中的windows系统得到最好的保护,所有执行的指令,都是来自于用户自己。

而IDF互联网情报威慑防御实验室创始人万涛则对浏览器后门做了解读。他说,被称作360"安全"的浏览器,却有一个特殊的资源文件,这个资源文 件硬生生地将这个蛋壳打开了一条缝,而且是一条用户看不到的缝。

通过这个后门,360浏览器可以根据监视用户电脑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向360云安全中心发出请求,360云端的后门服务体系根据请求,给出相 应的DLL,即windows可执行程序库。这个DLL通过360浏览器的后门,直接进入用户的windows系统。

此时,这个DLL好生了得,它甚至已不受浏览器的控制,它在用户windows系统中可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

获取用户的文件,并上传到云端;

读写、增删用户的文件;

监听用户通讯;

更改windows系统的注册表或重要的设置参数;

悄悄卸载竞争对手的产品,等等。

同时,这个DLL还可以通过这个后门,直接对互联网发出指令,包括但不限于:

自动从360服务器下载软件来安装或运行;

代替用户直接进行电子商务操作;

释放木马或病毒、创建常驻系统的服务,等等。

360是否做了这些呢?如果做了,对其自身又会有怎样的价值呢?会对行业、用户带来怎样的伤害呢?没有人知道答案。

"搞清楚这些细节后,我就着手重现后门机制的运作,让本来不可见的过程变得可见,以做可视化演示,让大家不仅能感知而且能 '看到'360暗设的这道'后门'。"独立调查员表示。

在他看来,360那个后门每5分钟都会找360服务器下载一个DLL并加载执行,但它是个后门,隐蔽性第一,因此DLL无论如何不会现身,不存在 弹出对话窗口或消息框,因此需要给它模拟一个测试环境。

"通过在本地架设DNS服务,劫持360.cn的域名解析,把我的机器伪装成360的服务器,然后那个注入浏览器的DLL不就由我自由控制了 么?"独立调查员表示,通过编一个只要被加载执行就马上弹出消息框的DLL,拿自己写的DLL注入给360浏览器,这就让360浏览器的后门机制 的运行完全可见了。

就这样,浏览器果然如预期的那样,把独立调查员在DLL里面写的消息框给弹出来了。


"被活捉啊!"从去年10月29日的公开信到11月5日的反向工程分析研究,前后仅为六天(仅利用业余时间)。

一个细微的细节是,独立调查员为了让更多的用户知道360暗藏后门的事实,还将其调查结果通过65分钟不间断的视频进行全网络直播。由于要保证视 频内容真正做到65分钟不间断、不剪接,而实际上他花费了4个多小时一次次现实演示,直至实现一次性完成,才算真正完成这一取证工作。

独立调查员指出,可执行文件DLL绝非软件的自动更新(软件更新是持久性的),360安全浏览器自动更新仅在启动时执行一次,与此行为无关;而它 也不是浏览器的一部分,下载、暂存、加载调用后将立即被删除,完成使命后,不留任何痕迹。

360后门:绑架用户的遥控器/

独立调查员的这一发现发布后,立即在业内引起巨大震动。

以电子取证为主业的独立第三方IDF互联网情报威慑防御实验室立即跟进,对独立调查员的举报结论进行重复性认证,结论为:360安全浏览器 v5.0.8.7的ExtSmartWiz.dll文件的属性、行为及反编译内容与独立调查员描述完全一致。

万涛表示,在当时的检测中,即使在关闭360安全中心可以关闭的功能,包括网址云安全、广告云拦截、第二代防假死、沙箱保护,在未进行任何浏览器 操作情况下,仍然可以抓取到ExtSmartWiz.dll请求服务器文件及下载服务器文件记录,而这些并未包含在《360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 有关"360安全浏览器的隐私保护说明"中。

业内一位安全专家认为,360浏览器利用后门通过秘密手段,每5分钟操作一次程序性动作,究竟做了什么?现在不易获知,相信终有一天,360内部 的程序员等知情人士会将此完整地披露给大众。但可以认定,360这一行为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最为正面的理解是:如果全国要抓贪腐,可能不再需要小 三、二奶们自告奋勇地献身了,只要打开360浏览器,贪腐只要是上网的,基本上其丑行就可以通过360安全浏览器、360安全卫士这个后门机制暴 露无遗了。

针对独立调查员的证据,360方面至今也无正面回应。

据独立调查员的最新消息,360安全浏览器5.0版的"后门"机制仍在运作,但360服务器已不再通过"后门"下发任何DLL,仅下发空文件(文 件大小为0的文件)。

对360安全浏览器最新版(6.0.2.202)的网络通信监测表明,在未打开和浏览任何网站的情况下,浏览器仍然在与360云服务器密集通信, 但与5.0版的情况明显不同。这里是否藏了什么新的秘密?

独立调查员对此已作了尝试调研,他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有关结果,在合适的时候会披露出来。"

"此中有一个不易注意的细节,"独立调查员告诉记者,"当时,360安全浏览器产品经理陶伟华在回应我的微博时,就把我指出的 ExtSmartWiz.dll文件名篡改成SmartWizRes.dll,而现在其6.0版本恰恰就是现在的 'SmartWizRes.dll',可见其早已有想通过偷梁换柱的方式掩盖其恶行。"

据多位安全专家表示,"后门"并非360独创,原来,其作用为"方便之门"。最著名的"后门"软件为灰鸽子(Hack.Huigezi)。其诞生 于2001年,原本是一款优秀的远程控制软件,其后门机制作用为方便实施远程控制。但正是这"后门"机制,又使其成为集多种控制方法于一体的木马 病毒。一旦用户电脑不幸感染,可以说用户的一举一动都在黑客的监控之下,要窃取账号、密码、照片、重要文件等皆手到擒来。因此,自其诞生之日起, 就被反病毒专业人士判定为最具危险性的后门程序,并引发了安全领域的高度关注,同时成为全球公认的"毒王"。

360安全浏览器比"灰鸽子"更为危险的是,它的市场占有量很高。根据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360最主要的产品360安全卫士的市场份额 已经高达84.41%,同时360也拥有国内最大的浏览器和网址导航份额,所占市场份额大致为30%。这也意味着数亿量级360浏览器安装于用户 的电脑中,如果有人破解360安全浏览器,从而控制这个后门的话,那将是灾难性事件,它导致一个国家的瘫痪都是完全可能的。因为360安全卫士、 360安全浏览器早已进入了中国大多数用户的电脑。

万涛进一步指出,更为令人担忧的是,360的"后门"控制属于云端,至今仍秘而不宣。"凡安装360安全浏览器或360安全卫士的电脑,都已客观 上成了360可以任意支配的'肉鸡'。而360目前在许多领域中的不正当行为,都是基于其安全入口的裁判员机制而实施成功的。"

而来自金山的反病毒专家李铁军认为,360浏览器的后门机制,实际上已绑架了用户,成为360通过用户的浏览器来直接攻击竞争对手的工具,包括阻 止或杀死竞争对手的各类客户端软件,阻止其中的重要程序,破坏竞争对手软件的功能等等。"这样的丑行只有中国才有,是世界上惟一的先例。"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3-02-26/716848.html

商业篇:360:互联网的"一枝黄花"

http://www.nbd.com.cn 2013-02-26 01:33

核心提示: 瞬雨认为,360很像中国互联网界的 "一枝黄花"。360董事长周鸿祎一直强调"破坏性创新",这正是"一枝黄花"的最好注解。

每经记者 秦俑

自由评论人、技术经济观察家瞬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

1935年,上海从北美引进"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因其艳丽多姿,多用于插花配花。然而上世纪80年代,因其具有极强的繁殖和快速侵占 力,同时,其根系会释放乙炔气体抑制其他物种生长,从而导致"加拿大一枝黄花"扎根之处,所有植物均迅速死亡,甚至使上海30多种植物物种消亡, 从而被列为恶性杂草。几十年来,许多地区一直在进行剿灭"加拿大一枝黄花"行动。

瞬雨认为,360很像中国互联网界的 "一枝黄花"。360董事长周鸿祎一直强调"破坏性创新",这正是"一枝黄花"的最好注解。

对于360及周鸿祎,外界基本上分为两个阵营:爱之者为之欢呼,恨之者为之切齿。而欢呼者,正是出于对其破坏性快感的获得,以及对其破坏过程中所 呈现的"流氓特性"的认可;而切齿者,则不仅因其对整个互联网社会的强大破坏力,更缘于其不断地突破底线,以及对人们价值观的不断挑战。

"破坏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建设才是根本。创新不能总是以破坏为代价。"瞬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酿制出一只青花瓷瓶,或许需要数月甚至 数年的精到功夫与时间,但破坏它,一锤子砸它,只需要一秒钟。"

瞬雨认为,360更大的危害,在于其还有许多人们所不能见的潜在威胁:360安全卫士、360浏览器的"癌性基因"。

作为互联网安全厂商,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恪守"第三方安全"准则:不得随意代替用户作决定或处理;不得以安全的名义,为厂商自己牟利;不得在安全 领域,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但360恰恰就在这些方面,完全违背了安全厂商的基本准则。当360安全卫士、360安全浏览器植入用户电脑的时候,360便通过它们在用户知情 或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代替用户做决定,完成各种动作。

"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将是无敌的。"瞬雨举例说,"一场拳击赛,A方只可以以拳击打对方的有效部位,但B方却可以手脚并用,并可以攻击你的下三 路,那A方必输无疑。"

这是360致胜的法宝。

而在掠夺市场的过程中,360安全卫士、360浏览器恰是一对并蒂的"恶之花"。

商业篇之一·生意经

360生意经:圈地运动与癌性扩张

每经记者 秦俑



近日,百度要求凤巢(百度搜索营销管理平台)用户安装安全插件,以检验浏览器的安全性。而360以用户名义,给予这个插件以 "网友差评"标签,并通过其系统,认定该插件为"偷拍插件"。然后,在360安全卫士的"清理插件"功能下,直接诱导和恐吓用户卸载该插件。

360凭什么将百度这个插件定义为"偷拍插件"?凭什么要用户卸载?事实上,全球其他所有浏览器均对上述插件无异议。

独立调查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360软件 (含互联网服务)产品,涵盖安全防护(安全卫士、手机卫士、杀毒等)、操作环境(浏览器、桌面、软件管家等)、工具软件(五花八门)、游戏平台、导航搜索 和电商网站等,"如果把电脑系统比作软件产品的运动场,从安全角度看,安全防护产品是裁判员,其他产品则是运动员"。

很显然,360兼具裁判员、运动员双重身份。

做为裁判员,360能否公平对待同场竞争的运动员(竞争对手)和看台观众(用户),是人们判断其价值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无法想象,微软会通过Windows产品不断提示用户IE才是安全的浏览器、借网民的名义指控Google搜索是钓鱼网银的帮凶、腾讯电脑 管家是最差的安全防护产品;我们无法想象,微软通过Windows产品把用户安装的所有浏览器的默认首页都强行设定为自身的官方网站;我们无法想 象,微软会通过Windows产品向全球电脑秘密下达卸载Chrome浏览器的指令;我们无法想象,微软Bing搜索引擎盗用Google搜索引 擎的结果数据。"独立调查员说,"是的,善良的人们无法想象,更无法接受这一切,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对此都会嗤之以鼻——'我们绝不这么 干!'"

独立调查员认为,360有两条"成功密钥",第一,是以"民事诉讼8连败"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先踩法律底线,以求先发展——在中国,360钻了品 牌与道德成本太低的空子;第二,就是以安全和免费名义 "绑架"用户,然后以安全裁判员的身份,展开"竞争"。

以"永久免费"为口号,360安全卫士及其关联产品很快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电脑安全性评分"是360安全卫士最重要的基础性功能。360安全卫士会自动扫描客户端所在系统的"安全隐患",不符合360"安全标准"要求 的就扣分,但评分标准和权重并不公开。

比如全新安装的Windows7,在开启自动更新、尚未安装任何第三方软件前,360安全卫士对其安全评估结果竟是0分 (满分100分)。这个0分意味着什么?Windows真的很不安全?实际测试发现,根据其安全警示清单一项一项 "优化或修复"后,评分逐步增加,但始终处于低位、不到60分,直到"优化浏览器"并"锁定首页"后,安全性评分迅速接近满分!事实上,所谓"优化浏览 器"就是"安装360浏览器并设定为默认浏览器","锁定首页"就是"修改首页为360导航"。

需要修复的项目还有 (不限于):卸载"差评插件"百度浏览器工具栏、优化IE(实为篡改IE的首页、标签页、默认搜索引擎为360的有关服务)、删除收藏夹中对手的项目(百 度、腾讯、谷歌等)等等。

360安全卫士甚至曾伪装成微软 Windows补 丁 安 装 程 序KB360018,以"IE6内核升级"的名义欺骗用户安装360浏览器。国外权威技术网站SystemExplorer已将360的这个假冒微软系统 补丁文件定为"100%安全威胁",从而使后者遭遇微软调查。

尤其是360安全卫士在评分后的"一键修复"功能,更是其占领市场的利器。其借助傻瓜式的"一键修复",导致用户在电脑上用什么、不用什么,都由 360安全卫士说了算,至于是否都与安全性有关,一般用户自然看不出门道,相反还会对360的这些"强奸"行为"感恩戴德"——这些用户原本连安 装或卸载软件的操作都不熟练,而360安全卫士就是一台"傻瓜相机"。

事实上,360安全卫士不只是一台"傻瓜相机",其云安全数据中心动态控制着一切,可以根据360自身需要更改其软件资料库、评分标准和权重,随 时准备向对手发起"云查杀"以保护自身利益。

独立调查员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360的发展路径,即从360软件产品底层技术构架开始,埋下不同于所有互联网公司发展的"癌变基因",然后,此"癌变基 因"通过浸润,向操作环境领域发展,再向工具软件、游戏平台发展,最终进入真正的互联网领域——导航、搜索、电商网站,以及电商网银体系等。




360绿色网站的安全谎言:"偷梁换柱"浸润电商网银安全体系/

2月6日,360官网上一条 "网购首选,3亿用户的共同选择"的广告悄然上线。打开这条广告链接,以"网购安全"为主题的新款"360安全浏览器"赫然在目。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360内部信息,360将借今年的"3·15"活动,大力推动与国内电商企业的合作,以将360安全浏览器植入电商 领域。这则推广广告,正是这一步骤的前奏曲。

据记者调查,360两年前开始布局电子商务安全领域,其最先打出的 "安全产品"是 "网银无忧"、"地址栏铭牌",即360浏览器主推的"绿色网站认证"。

360向人们传递的信息是,"360绿色网站认证"可以确保用户使用网银以及电子商务交易安全。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尤其是网银,一直是网民、乃至整个社会焦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网银安全体系非常复杂与发达,而国 内的网银体系,也是在小心设想、小心求证的前提下,一步步地展开。

那么,360是否真的具备这个能力——取代网银服务提供者身份验证体系,由自身来充当网银"保镖"呢?

独立调查员怀疑360公司是否具备这个能力。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以了解360绿色网站认证机制:

在本机模拟,将招行网银域名劫持到IP为50.63.127.126(xliar.com)的网站,并在目标服务器上构建相应目录体系和登录页文 件,然后使用360安全浏览器访问招行大众版登录页,从而进入伪装的招行网银页面。

360网购保镖自动检测招行运行环境,几秒钟后完成检测,报告"本次检测未发现风险,现在可以放心网购了!"

此时浏览器地址栏铭牌显示为"招商银行",点击后弹出"通过绿色网站认证",披着"招行网银"外衣的劫持网址,即被360认证为招行官方网站。


而同样的操作,使用IE浏览器访问时,IE浏览器地址栏则会以非常显眼的方式告知用户"(网站数字)证书错误",点击错误信息可知,该网站证书不 属于招商银行网站。



事实上,用国际主流的浏览器均会弹出类似的错误提醒警示,用户收到信息后自然会停止交易、避免损失。

这意味着,如果一家诈骗网站通过域名劫持招商银行网站,所谓的"360绿色网站认证"并不能有效执行网银保镖的辨识功能,进行安全认证。

360安全浏览器的安全检查能力为什么会如此之低呢?

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国际主流的认证机构为VeriSign,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均采用该机构认证。招商 银行网页所显示的,也正是该机构的认证,这也作为网上银行安全的基本保证而得到公认。

而独立调查员演示的证据显示,360浏览器直接屏蔽认证机构VeriSign基于加密体系的可信认证,将其替换成了360绿色网站认证。

独立调查员提醒网购者,应信任银行网站自身的安全证书,并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关注地址栏域名和安全证书中的域名是否一致,以及其根域名是否与官方域 名一致,切勿轻易信任和依赖360的"绿色网站认证"。

独立调查员认为,这又是另一起360"破坏性创新"的典型案例:"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的网站身份认证,竟然可以公然取代国际上通行的网上银行安全 认证体系。这就是360的非创新型破坏。"

然而,对于类似公然挑衅国际准则的行为,为什么监管部门可以坐视不管呢?

可以预想的是,一旦360大规模启动"各大电商推荐安全购物使用360浏览器"活动,人们的网上购物均要依赖于 "360绿色网站认证",360收获的将是又一次360式"癌性扩张",而中国的网银体系又将会面临怎样的可怕变局?

移动圈地:"非创新型"破坏或止步于苹果?/

在360的2012年年会上,360董事长周鸿祎对员工指出:"我认为未来两年将决定整个无线互联网的市场格局……在过去的一年,360手机卫士 用户量突破2亿,360手机助手的用户量也突破了1亿,成为360在无线互联网上的两个支柱。但两根柱子支撑不了一个房子,我希望各个团队在 2013年会有新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包括很多PC的产品也可以寻找在无线上的发展机会。很简单,未来不会再有无线互联网公司了,因为每个公司都 必须是基于无线互联网的;也不会有PC产品部、无线产品部的区分,因为以后所有产品都会在PC和移动终端上打通,而没有无线互联网策略和产品的公 司将会被淘汰。"

这段讲话基本上代表了360近期在移动端发展与布局的方向。

在移动端,360是否会重复使用"癌性扩张"的方式来圈地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微博还是公开的论坛,皆有不少用户曝光了360的一些"作恶"行为,大多包括以下内容:在智能手机通过 USB接入电脑充电或同步数据时,360弹出手机助手的提示,不经意中安装360的其他产品,甚至装上360的产品之后,其他非360的应用会莫 名其妙地"被卸载"。

这也意味着,在移动端的圈地运动中,360依然在复制其PC领域的"癌式扩张"做法:除了做安全产品外,自身同时开发了全系列的手机软件,然后重 新演绎一遍其在PC端的玩法。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掌握的一份来自某互联网工程师的爆料,包括360手机卫士、360手机通讯录、360手机浏览器等系列产品存在明文上传用 户隐私数据。上述爆料人提供的证据指出,在机场、咖啡厅,手机用户使用WiFi上网时,只要登录360手机卫士及360手机通讯录,或者进行云备 份或云恢复,用户名(手机号)、手机IMEI码和密码等高度敏感信息就会通过请求网址明文传输,有了这些身份鉴别信息,可以使用任何浏览器从 360通讯录服务器tongxunlu.360.cn的非安全通道直接下载用户云备份的通讯录等隐私。

这也意味着第三方可以轻松窃取360用户登录各个网站的密码MD5信息和手机号,进而可以获取用户包括短信、彩信、通讯录、通讯记录等所有相关隐 私数据,而且还可以篡改并进行钓鱼。

对此,独立调查员进行了相应复检,发现含高度敏感信息的请求网址的参数部分,仅以BASE64编码(可简单解码,与明文无异),而用户密码虽然经 过MD5加密、但是可直接用于登录,且对客户端合法性没有任何校验。独立调查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请求网址极易被非法拦截,在网址中明文 夹带传输高度敏感信息,以及使用非安全通道下载用户隐私数据,等于把手机用户隐私暴露在阳光下。



这一现状,与当年360安全卫士起家时如出一辙。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所掌握的证据,国内有多家公司与个人,对360这方面的"不规距"行为进行了技术论证与法律取证。但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动 摇360在此领域的扩张。

不过目前,似乎有了一些改变。

1月25日,iOS平台上,360旗下360手机卫士、360浏览器等一些应用突然被苹果应用商店下架,一时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360产品被苹果下架,这已不是第一次。2012年2月6日,360旗下包括360手机卫士、360口信、360浏览器HD、360电池医生、 360安全备份、360团购HD等系列产品均被苹果应用商店下架。

随后,有专业分析师就曾公开表示,通过研究360相关应用的代码发现,至少360手机卫士和电池医生两款应用存在各种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主要包 括:非法读取用户iPhone上的应用信息、非法阅览用户的照片和音乐文件夹,而iOS版360手机卫士部分代码还显示,360正在获取系统进程 资源信息,而上述行为均为苹果应用商店严禁的违规行为。

而这一次下架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据360的官方说法,此次下架,与360手机卫士企业版测试时违反了苹果相应规则有关——360尝试为中国境内企业用户提供 "骚扰电话拦截"和"来电归属地显示"等功能。

外界对此也猜测不一:第一,猜测认为,360的多个应用涉嫌调用苹果私有API,以获取更高权限,而苹果明令禁止这一点;第二,涉嫌刷榜,影响在 苹果应用商店的排名;第三,360多次使用企业证书对外发布公测版本;第四,多款应用涉嫌自建下载渠道,为用户提供越狱版本。而360的这一切动 作,都是对现行互联网游戏规则的明显侵犯。

IDF互联网情报威慑防御实验室创始人万涛对此认为,最大的可能是,360在将其代替用户直接进行操作的"非创新型破坏",从底层数据向上延展, 最终到达应用层时遭到苹果的阻击,比如苹果严厉禁止调用私有API,但360手机卫士企业版测试却对外开放了私有API的下载链接。又如,苹果对 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非常严厉,而360在这方面触及规则,这非常容易触怒苹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去年iOS版360手机助手上线时,其产品分为手机客户端版和PC客户端版,其PC客户端版可以直接绕过苹果应用 商店为用户提供下载链接,这也意味着360利用用户数量进行平台化,蚕食苹果市场收益。

业内专业人士管鹏则透露了另一个细节,前段时间传"快用"与360合作,将快用的技术接入360手机浏览器中。"快用"有一项核心技术 "ipa2exe",这一技术允许iOS开发者把自己的应用与快用的仿iTunes程序打包在一起,使用户可以像下载普通的PC软件一样下载 iOS应用,并在PC上一键安装进自己的苹果设备——这已经和越狱市场没有区别了,"或许,这也是360下架的重要原因"。

商业篇之二·V3升级机制

360制胜"秘籍":神秘的V3升级机制

每经记者 秦俑

据掌握360核心机密的一位360前员工披露,360正在谋划递归DNS的推出,而要大面积推广递归DNS,将走360特殊的通道:V3升级机制 通道。

这位前员工解释说,DNS是域名系统 (DomainNameSystem)的缩写,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简单地说,人们一般记不住IP地址,但人们能够记住域名,DNS就是将人们能够记 住的域名转化成机器使用的IP地址的服务。

DNS又有授权DNS与递归DNS之分。授权DNS,是指域名所有者(或其指定的管理者)指定的域名解析服务器,该服务器存储该域名的原始IP设 置,并提供查询服务。而递归DNS则复杂些:为客户机提供域名查询的DNS服务器——如果该服务器本身不能解析客户请求查询的域名,则根据一定规 则转发查询请求给其他服务器,直到获得IP为止。360要做递归DNS,即是说:客户机不要请求运营商或企业的DNS服务器解析了,都交给360 的DNS服务器解析好了。

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在递归过程中,360最终给的IP地址是否就是用户请求的呢?为什么360就不会劫持IP地址呢?去年,独立调查员就在微博上 就此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DNS劫持现象严重,从小运营商到大运营商都在公开或私下干这种事。独立调查员举例说,如用户提出百度搜索请求,但 360递归DNS给的是so.360.com的IP地址,为什么不会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掌握的进一步情况是:360在技术上已完全做好了准备,至于推广方式,目前还不能披露,但其核心手段就是"瞒天过海,暗度陈 仓"。而整体实施,正是通过360的V3升级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数月的调查,终于揭开了所谓的V3机制的神秘面纱。

任何一个公司的软件,在下载时,都必须基于用户的意愿。程序不能代替用户自动下载软件。即使是微软的Windows软件,其升级或上线时,也是在 微软公司的提示下,用户同意后,方可升级或上线。

在这方面,用户具有知情权、同意权。任何剥夺或变相剥夺用户这两个权利的下载,都是违法的。对一些特别清晰而简单的下载或升级或优化,也可以通过 "一键优化"或"一键修复"等来实施。

但360多年来并非依此执行。一方面,360通过"一键优化"或"一键修复",绕过用户的一步步审核,要么将竞争对手的软件给优化掉,要么就是在 下载中夹带"私货",将其最想推广的软件悄悄直接代替用户下载了。

另一方面,360甚至不需要用户的"一键优化"等,在暗中直接给用户的电脑(或手机)下载其推广的软件。这也就是业内人最为痛恨的"静默安装", "静默升级"等。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一键优化,是通过360安全卫士,即通过客户端执行;"静默安装",则是直接通过云服务器发布指令执行的。而"V3 升级"即是360产品线最重要的捆绑安装渠道。

V3机制,最主要的推广"母体"是360安全卫士与360浏览器,而这两者间,又有分工与交叉,相互配合,其中的关系非常复杂。为遮人耳目,V3 通道并不是常规的路径,而是在重要的"必须产品"推广中才会实施。通过这一路径,可以一下子将产品全面铺开,实现最大的安装量。而当360的主体 产品拥有的用户基数越来越高的时候,这样的推广作用也变得更有成效。



从关系示意图(如图)可以看到,V3由360高层决策层下达指令,360安全数据中心启动,并通过后门机制,将指令性信息传达给用户电脑中安装的 360安全卫士,主要指令为产品推广、删除竞争对手产品、新配置数据等;360安全卫士在用户Windows系统中,直接执行安装、更改、卸载; 然后,通过后门机制,将信息反馈给360云安全数据中心,该中心再将信息收集、汇总统计后,上传给决策层。

在360,除产品、技术之外的员工,对V3机制知之甚少。即使是核心员工,也并非知道其中的全部路径。而要申请使用这一通道,更是需要非常复杂的 申请手续,甚至据称,最终的拍板决定权,也仅在周鸿祎一人手中。即使在总裁齐向东已批准同意的情况下,最终仍需经过周鸿祎的批准。

业内一位著名互联网专家称,"多年来,360几乎就是战无不胜,其中,人们过多地放大了360产品的能力,以及360的流氓特性能力。V3才是 360战无不胜的法宝。如果工信部要管,就把360的V3升级禁止了,360就立刻死定了。"

商业篇之三·用户自卫

360产品频遭卸载令背后:个人隐私自卫意识在觉醒

每经记者 秦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调查发现,360相关产品被苹果下架事件,绝非偶然,背后既有特殊的原因,也有必然的结果,更有不断成为常态的趋势。

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粗暴侵犯用户权益,粗暴破坏行业规则,损害企业基本权益,会给整个行业带来"生,还是死"的危害。而这两个粗暴的"癌性基 因"之变的核心,就是违背了全球公认的互联网江湖的基本准则。

长此以往,"创新型破坏"这一癌变会益发严重,最终,中国互联网会因此死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来自官方的"SayNo"

其实,最早对360说"NO"的是人民法院,在360历时八年的发展过程中,与企业间有八场民事诉讼,法院给予的回答是:"八连败!"在法律 上,360的行为被严厉拒绝。

最近以来,政府相关部门也对360接连亮起"黄牌":国家版权局在去年12月28日首次表态,称360搜索要抓取百度内容需要获得百度授权,提供 百度网页快照不适用"避风港原则",要求360进行整改,将视360的整改情况再采取进一步的管理措施。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介入360安全问题管理的政府部门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版权局近期将在其行政处罚会议上责令 360停止侵权,并进行整改。

1月24日,北京市工商局对外发布消息: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工商局西城分局共同约见了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虎公司)负责人,对其利 用"360安全卫士"在浏览器领域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行政告诫。

1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首次披露了对360给予行政告诫的具体原因:奇虎360利用垄断市场优势,通过不兼容、难卸载等方 式阻止网民安装其他软件;还用推荐诱导、默认同步安装甚至伪装成微软官方补丁等方式,将其旗下的360浏览器、360网址导航等产品强行安装至网 民电脑中,通过默认设置、强制升级等方式修改用户浏览器和主页设置。

拒绝"360浏览器":一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月17日晚间,百度通过官方特服对所有的凤巢客户发了一条短信:"为保障客户的账号与资金安全,基于试运行的良好效果,百度安全控件将于18日 起正式推广使用。"这意味着,百度"凤巢"系统自18日开始,将在百度客户体系中,直接、全面封杀360浏览器。

此事还需回溯至今年1月28日,当时百度凤巢开始试运行封杀360浏览器,遭到360强烈反击,但百度认为,"'凤巢'系统安全升级后提示用户弃 用360浏览器,是因为之前多次接到过客户反映,使用360浏览器时会出现数据及信息丢失的情况",即表示360浏览器不安全。

业内专家认为,浏览器是网站的运行环境,基于兼容性、用户体验或安全性等因素,网站并无义务保证或允许用户使用所有浏览器,用户需遵守网站的有关 使用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浏览器种类、操作系统平台、显示器分辨率等限制),"正如某些网上银行系统不支持FireFox一样,FireFox产品 提供者无权指责银行。"

在百度宣布打击正式实施的前一天,有"黑客教父"之称的安全技术专家万涛评论说:"从企业权益上来说,百度对于一个相对的内部业务系统限定浏览器 并没有特别大的问题,正如银行网银大多只支持IE浏览器一样。这是度娘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说明双方的博弈从普通网友延伸到了百万站长社 群。"

据来自百度内部的绝密消息:"这仅是一个开始,百度将会有更严厉的手段。"而另一位百度高层更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百度未来的主要战略 为一静一动,动静结合,以静制动。具体的策略则不便对外透露。

"从整体上说,360会陷入一场持久而消耗性的战争。"互联网知名评论家管鹏认为,"这场战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从360诞生以来的所有战争,都 是360主动性进攻,且结果都是以被进攻者被动或失败而告终。而凤巢的反击,则是被攻击者的有序、主动性的反击。其意义特别深远。"

作为自主行为,企业直接拒绝360的声音,已越来越多。网易是其中一家引起较大反响的公司,该公司去年内部要求禁用360产品;同样在去年的12 月6日,中国最大钢铁巨头宝钢警告:12万员工必须卸载360。此前亦有媒体报道称,招商银行总行大厦系统管理员在2010年12月9日就通过内 部邮件的形式要求各部门卸载360安全卫士以及系列软件。

另一件值得关注的,是被披露的360浏览器偷赚网购佣金事件。

据媒体披露,其主要方式是用户在360浏览器中购买商品时,即便不是从淘宝客的链接点击进入,也可能产生佣金并流入一些ID的口袋中,这些ID号 均指向了"上海奇泰"淘宝客。

360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上海奇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奇虎360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奇泰还与360的100%控股公司奇智软件 (北京)有限公司存在着合约协议关系。

事实上,劫持淘宝客佣金一事,并不是外界首次对360非法获取收入提出质疑,金山网络CEO傅盛就曾在微博爆料,直指360财报中10亿收入来自 电商,其实是用户通过360浏览器购买100元商品抽成10元。

堂吉诃德:那些走在最前端的程序"猿"们

对许多黑客的采访,不能亮出他们的身份,而网络上公开的"独立调查员",其实只见其人,不知其真名。他不想公开自己的身份影响平静生活,只想做一 些正确的事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约其采访,几乎周旋了一个月;为确定采访地点,周旋了两天。第一次采访,访谈了6个小时。而后来的工作中,最辛苦的是连续4 天4夜,独立调查员加起来只睡了大约12个小时。

从整个调查来看,"独立调查员"是典型的程序员思维,比较"轴",一根筋。但思维极其敏捷。

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研究360?为什么对360有如此深厚的"隔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提问,抛给了许多堂吉诃德式的程序"猿"们。

他们的回答,却是惊人地一致:360的"两个粗暴",是中国互联网的"毒瘤",不除"毒瘤",中国互联网必死。而这个"除",并非就是消灭 360,而是希望360能够"立地成佛"。

虽然,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就是堂吉诃德式的,但必须有人去做。

1月13日,独立调查员发出微博,"360浏览器识别方法与程序设计"。

由于害怕对手封杀,360的浏览器产品都删除了身份标识(UserAgent),一直冒充其内核对应的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 或 Chrome)。同时,360浏览器却向特定网站提供准确的身份标识信息,包括CNZZ(浏览器使用统计)、HTML5Test(HTML5兼容性评分) 等网站,其他网站使用常规方法都无法准确识别。

发现这一秘密后,他经过研究,找到了破解的方法,做了一个JS网页脚本程序,并将代码在网上公开分享。据不完全统计,到2月22日,已有近 1000个网站在使用这个程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淘宝客网站"。

值得关注的,还有万涛,其创立的IDF实验室,在多个地方就以安全的反复实验数据,论证了独立调查员的多项调查结果;人大计算机系主任石文昌公开 以专家的身份证明独立调查员的一些重要的调查结果;北大电子政务研究院副院长杨明刚(网名"杨明刚PKU")也公开支持独立调查员。更有一大批网 民直接出面声援独立调查员。

另一位程序"猿"为瞬雨,其写过许多解剖360的文字,成为这一领域的前行者。

最终结果会怎样?独立调查员淡然一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相关链接

寻找已模糊了的良心

——两位神秘人物的对话节选(因可以理解的原因,以A、B为代号):

A:你知道你的电脑里有一根来自360的泄污管吗?V3通道!

B:不知道这事。

A:什么叫强奸?违背意志,强行插入,并且排射污物!这就是360的一贯行为。

B:"泄污管"有具体所指吗?

A:我就是指这个V3升级模块。说来话长,最早这个V3升级代码还是从外面买来的,分为服务器端,客户端两部分。

B:大概估得到,但没具体研究。

A:360一般程序员都没有V3代码的可读权限,出了问题不能用查代码的方式解决,只能HOOK自己的程序跟踪。NB吧,对自己人都防守得如此严 密。

B:心想反正他们流氓推广不是一两桩。

A:这个代码只有卫士的人有。

B:还能这样?公司内部还玩黑匣子啊。

A:是啊,你就可想而知,这个代码对360有多重要了。而且,V3升级这个360内部的名词一旦被曝光出来,将极大地震撼360的内部员工。

B:内部就叫"V3升级"?

A:是的,内部就叫V3升级模块。比如,说这个版本通过V3下去。对付这个流氓公司,需要有无数无名英雄的付出,也需要有冲锋陷阵的先锋。

B:你、我,都是无名战士。说白了就是替天行道。

A:是啊,我觉得中国社会,怎么就没有侠客了呢。以前对付贪官恶霸,多少侠义之士出手啊。一个人的能力都是微小的,但能结成联盟,取长补短,那就 会威力大增。

B:我们一做什么,就会有人说,是收了什么好处……

A:我们是收了好处,就是收到了自己的良心。这是天大的好处。没有良心的人,我看就是鬼。

B:Y。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3-03-21/725225.html

广西卫视曝光奇虎360与上海奇泰"偷 佣金"真相

http://www.nbd.com.cn 2013-03-21 21:19 来源: 腾讯

买家用360浏览器购物,淘宝店主每月被"偷扣"佣金数千元?360子公司"上海奇泰"躺着收钱,淘宝客收入排行榜第二,月入佣金多达1600 万?广西卫视连续两天追踪报道,为您揭秘360与上海奇泰幕后真相!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3-03-22/725351.html

南京晨报:南京网民状告奇虎360窃取 "隐私"

http://www.nbd.com.cn 2013-03-22 11:31 来源: 南京晨报

核心提示: 他发现360甚至可以"扫描"自己电脑中已经安装的软件,当其安装或卸载360安全浏览器时,浏览器会监控其电脑中的软件安装情况。

年前,"打假斗士"方舟子与"红衣战士"周鸿祎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口水战,战火蔓延到互联网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今年315晚会,也曝 光了有关Cookies分析用户上网行为许多网民都开始寻找清除Cookies信息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仅新浪微博的搜索量超过100余万。这 不,南京消费者黄佳(应消费者要求使用化名)意外发现,自己使用的360安全浏览器,几乎在"偷窥"着自己网上的举动,一怒之下,将360给告 了。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鼓楼区法院已经立案。

和朋友闲聊后

发现隐私被"泄露"了

"网络隐私"这个词汇,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新名词。我在网上的浏览了什么网站、有什么喜好、使用了什么软件,这样的"隐私"有没有得到保护?去 年9月的一天,黄佳和几个IT界的朋友正好聚在一起闲聊,大家就聊到了"网络隐私"。黄佳一时兴起,很想知道,到底自己使用的360安全浏览器, 是不是真的保障了自己隐私的"安全"?于是他就委托IT界的朋友们帮他一探究竟。

IT界的朋友们使用了一个软件来查看,这个软件是微软的官方软件,名叫"Fiddler"。这个软件做什么用的?据了解,Fiddler是一个 http调试代理,它能够记录并检查所有你的电脑和互联网之间的http通讯,设置断点,查看Fiddle 所有的"进出"的数据。而通过显示所有的http通讯,可以轻松地演示哪些用来生成一个页面,你可以看到你请求的某个页面,总共请求了多少次,以及多少字 节被转化了。

听起来很复杂,到底什么意思?黄佳全权委托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的孟伟律师代理此案的所有事宜,而孟伟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就好比你去看纽约时 报网站,你需要先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指令,然后指令发送到纽约时报,然后纽约时报那边的服务器反馈过来,你就看到了这个网站。Fiddler就可以 将这个行为反应出来,相当于将网站对你的行为像'录像机'一样录下来,通过"抓包"能够监控到其他网站对你的数据交互行为"。

没想到,使用了这个软件之后,黄佳居然发现,自己的"隐私"好像被泄露了。他发现了两个疑点:首先是自己通过360浏览器曾经浏览过的比如淘宝 网、工商银行、人人网等相关的浏览记录,和360的服务器存在交互行为,也就是360浏览器也会实时将用户的浏览网址记录上传到其服务器上。

更让他惊讶的是,他发现360甚至可以"扫描"自己电脑中已经安装的软件,当其安装或卸载360安全浏览器时,浏览器会监控其电脑中的软件安装情 况。他多次试验发现,只要电脑中安装了QQ、QQ管家、金山毒霸、遨游浏览器、搜狗输入法、腾讯TT浏览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阿 里巴巴浏览器等十余种软件,浏览器都会将安装信息收集上传到360服务器上。

消费者要求360道歉

并索赔5万元

黄佳在得到这样的结果后,很是不满,觉得个人隐私被泄露了,黄佳认为,浏览网页属于隐私行为,浏览了什么网站,不应该让别人都知道,就好比我在家 里做什么都被人盯着看。孟伟称,如果这样,用户的软件操作习惯、作息时间、网页浏览行为无疑都暴露了。

黄佳觉得,不是自己一个人被"偷窥",很多使用360浏览器的用户,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而在使用360浏览器的时候,明明有个用户协议,自己是打 了一个"小勾"在这个协议上,才安装的浏览器。这个《360浏览器安装许可协议》中所承诺,"不会监控用户网上、网下的行为,不会收集用户使用其 他软件、文档等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用户隐私"。孟伟说,360安全浏览器的上述行为已超出浏览器的基本功能和作用,违反了这个安装协议。

于是黄佳找到了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的孟伟律师,决定要起诉360,给自己的"隐私权"讨个说法。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在收到诉状后,于今年的元月 10日下达了案件受理通知书。记者在该通知书中看到,法院认为该起诉"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本院决定立案受理"。

黄佳有什么要求呢?在起诉书中,黄佳称,要求360立即停止侵犯自己的隐私,在自己的网站以及《法制日报》上连续10日道歉,并要求赔偿自己的精 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等。

360公司:

"网址云安全"是所有安全软件的通用做法

360公司也的确收到了法院邮寄送达的诉状。记者日前联系上了360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360公司给晨报记者的书面答复中,360进行了澄清。

360表示,"把消费者的浏览网址记录上传到服务器"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360公司称事实情况是,会把用户访问的网址通过不可逆的哈希 算法转化为一个字符串,这个字符串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网址指纹",然后再与服务器端的恶意网址库进行比对,以便用户访问挂马、钓鱼等恶意网址 时进行拦截。这项功能名为"网址云安全",也是所有安全软件的通用做法,包括国外的赛门铁克、趋势科技、谷歌浏览器,国内的瑞星、金山等,都在采 用相同机制拦截恶意网址。

为什么必须采用"网址云安全"功能拦截恶意网站呢?360公司称,首先,这个方法相对快,可以在云端实时更新恶意网址库,客户端第一时间拦截;其 次也很省资源:用户电脑无需加载庞大的恶意网址库,也不用每天更新大约3MB的网址特征(一年约1.1GB);最后,是因为其高效率:通过云端 URL/IP/信誉等多维度数据库关联分析,就可以大幅提高钓鱼拦截效果。

360公司还给记者一个使用360安全浏览器拦截假冒工行网银钓鱼网站的实例,当输入一个假冒工商银行网址的时候,就跳出一个窗口称,经过360 互联网安全中心认证,当前页面是假冒的中国工商银行登录界面,并提示用户访问真正的中国工商银行。

"如果用户不希望提交网址指纹和服务器端恶意网址库进行比对,只要在360软件设置中关闭'网址云安全'即可。但这样就无法识别和拦截各种钓鱼和 挂马网站了。"

对于用户使用的QQ等软件也被"反馈"给360公司,360表示,反馈的QQ浏览器信息,只是QQ浏览器程序的文件指纹、数字签名等安全检测必需 的参数,并不涉及其个人使用数据。"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用户下载安装QQ浏览器或者QVOD播放器时,他可能是通过某个盗版软件站下载了捆绑 木马的软件安装包。这时,任何一款安全软件都会检测安装包,否则根本无法拦截木马病毒。"

能不能在南京告

又成为焦点

采访中,有人认为两者说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有一些IT界业内人士认为,360公司的解释似乎不能自圆其说。安全软件的通行做法是将"可疑 网址"收集至服务器端并比对。而"淘宝、搜狐、人人网"明显不是"可疑网址",但却均被360将用户的浏览信息收集到服务器,这种行为似乎超出了 安全软件的范畴,的确感觉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其次,如果是为了拦截木马病毒,应该是在下载或安装该软件(如QQ浏览器)时检测相关参数和信息,但 现在360浏览器的行为是在安装或卸载360浏览器时去检测用户电脑是否安装有其他产品的参数信息并传回,因此"为了拦截病毒"一说似乎站不住 脚。

而黄佳发现,即便你将"云安全"关闭,依然可以上传自己的浏览记录。

"该案件原定在3月底开庭,但现在360公司向鼓楼区法院提出了'管辖权异议'"。孟伟说,360公司指出,北京奇虎公司的所在地是北京市西城区 人民法院,用户不应该在南京的法院起诉。

孟伟说,依照法律规定,侵权行为可以在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者被告所在地起诉,而侵权结果发生地,无疑就是黄佳南京的电脑。因此消费者当然可以不必大 费周章去北京,在南京告也是理所当然。但360公司认为,"侵权结果可以在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终端显现,这样许多地方均可视为侵权结果发生地, 具有显着扩散性,而不具有确定性,因此对申请人而言极不公平"。360公司还认为,"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地确认,应该以被告住所地或侵权行为实施 地为原则,以侵权结果发生地为例外"。

到底在南京能不能告?在360公司提出管辖权异议之后,南京鼓楼区法院就需要走法律程序,裁定到底这个异议成立还是不成立。所以原定的3月底开 庭,显然不可能实现了。

制度疏漏

我的隐私谁做主?

黄佳和孟伟说,其实这次去告360,就是希望能够唤起大家对自己网络隐私的"保护意识"。"就好比我请个保安看家,但你不能打着安全的名号,把我 家所有的东西都翻一遍","目前个人的隐私还很难界定,法律规定还不健全,这个案子说明,目前人的活动已经向网络转移,隐私权在网络中如何体现和 保护成了法律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个人隐私行为和消费者的经济和财产属性直接挂钩,作为消费者可以对经营者让渡一部分信息,但不是没有边界的,消 费者有没有被告知呢?经营者有没有遵循最小使用的原则,还是肆无忌惮地搜集所有的信息?"孟伟律师在谈到维护消费者的隐私权时说道。

360公司表示,其实自己一直很重视消费者的隐私。自己不仅加入了全球最大隐私保护组织IAPP(隐私专业人员国际协会),而且将引进吸收国际上 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按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在360发布的《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中,也把各个软件的工作原理、实现哪些功能需要交 互什么数据全都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严格监督。

其实关于侵犯用户隐私权的行为并不鲜见,美国就曾对谷歌公司侵犯用户隐私开出巨额罚单。2012年年初,谷歌公司被曝借助苹果公司Safari浏 览器的漏洞,绕过该浏览器的隐私设定,追踪用户的上网习惯。随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谷歌侵权一事展开调查。8月,谷歌与FTC达成 和解协议,FTC要求谷歌缴纳2250万美元的罚款并彻底停止追踪用户上网习惯的侵权行为。11月初,美国地方法院批准了FTC的这一处罚决定。

2013年2月1日,我国颁布了首个个人信息保护的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安全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指南》的实施标志着我国 将告别针对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无标可依"的历史,使公民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诉求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来源:南京晨报 作者:王静静 杨静)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3-03-12/722234.html

躲避安全隐私质疑 360混淆视听拿工信部作挡箭牌

http://www.nbd.com.cn 2013-03-12 15:50 来源: donews

核心提示: 360只是利用用户不熟悉工信部部门设置,与公众玩起了文字游戏,意图混淆视听,逃避用户和媒体的追问。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对奇虎360系列软件存在后门、侵犯用户隐私、控制用户终端等行为做了专题报道。对此,360发表声明回应称所有产品"通 过了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测评,取得了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证书(安全工程类一级),均符合公安部、工信部等国家机关制定的互联网终端软件服务行业 规范,以及国内外网络安全软件的各项标准,安全可信。"

但事实上,360所谓的"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证书"并不是由工信部发布。360却以"工信部"之名对外发布调查结果,如此"狐假虎威"的行为已经严 重损害了工信部作为国家行业主管部委的权威和声誉。

据悉,早在去年10月,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已经对奇虎360浏览器安全隐私问题进行调查。如果查实确有违法违规行为,工 信部将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篇所谓《工信部公布调查结果 360浏览器被证明'清白'》的新闻就出现在网络,新闻中公布了工信部下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360安全浏览器的安全性能的评测报告。评测中心的结果显 示,360浏览器均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上传和下载,并在传输过程中实行了严格的加密处理。因此,360浏览器对数据传输和处理安全、可 靠。

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从上述新闻正文可以看出,出具调查结果的并非此前做出表态的工信部,而是"工信部下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而据其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这一评测中 心虽然"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但实际上是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控股的IT信息服务企业赛迪集团的成员之一,属 于盈利性质的企业,并非国家监管部门。

因此,360对外公布所谓的"工信部公布调查结果",其本质上只是邀请了一家盈利性企业对其产品实施评估,并非工信部官方的权威调查结果,也不等 同于此前表示将对360进行调查的工信部官方态度。360只是利用用户不熟悉工信部部门设置,与公众玩起了文字游戏,意图混淆视听,逃避用户和媒 体的追问。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石文昌也对这份"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出具的测评证明表示了质疑,他认为"报道说了很多外行话,主要表现在:1)对安全评测 思想及其中的EAL概念不了解;2)对产品的安全性概念了解不够。因而,给出了要闹笑话的结论。"新浪微博网友"独立调查员"更调查发现"中国软 件评测中心"实际上是和360有合作项目合作的的科研单位,不仅不存在独立性,其报告也存在以偏概全、答非所问的问题。

事实上,工信部作为主管国家信息产业运行的主管部委,根本不可能插手具体企业的内部运营和市场推广,更不可能为某家企业的诚信经营背书。而360 在遭受外界质疑时以工信部作为回应外界质疑和国家监管的挡箭牌,已经严重损害了其作为国家行业主管部委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对行业和用户都造成了非 常恶劣的影响。


是什么诱惑使得五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茶不思饭不想?误投黑帮的女匪面对五个男人的纠缠如何 脱身?半夜被绑架的弱女子为何主动配合黑帮?黑帮小喽罗为何不做老大而要去当警官?去《老妈蹄花》找谜底: http://j.mp/lmth http://j.mp/lmth2 http://j.mp/wllmth

2013年3月20日星期三

130320-生果日报-专访107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国须弃专制走民主路

wildWONG 野黃 @wildwong 2013-03-20 00:49:41 UTC
經歷清朝 北洋 國民 中共統治 專訪107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國須棄專制走民主路 http://goo.gl/b5P3U (按:就是這人把波簸摸科變成英文字母的?)

lihlii @lihlii 2013-03-20 00:59:03 UTC
@wildwong 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设计,而是积累了很多人的贡献。他是主持这个项目的人。

录像下载:
https://www.wuala.com /renyun.net/People/Z/周有光/
130320- 生果日报-专访107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国须弃专制走民主路.mp4
https://soshareit.com/V0xVM9w3s1
http://is.gd/63A6by =
magnet:?xt=urn:btih:D01964E38E5AB616705A569D5D1A8CBBD6963971&dn=130320-%e7%94%9f%e6%9e%9c%e6%97%a5%e6%8a%a5-%e4%b8%93%e8%ae%bf107%e5%b2%81%e6%b1%89%e8%af%ad%e6%8b%bc%e9%9f%b3%e4%b9%8b%e7%88%b6%e5%91%a8%e6%9c%89%e5%85%89%ef%bc%9a%e4%b8%ad%e5%9b%bd%e9%a1%bb%e5%bc%83%e4%b8%93%e5%88%b6%e8%b5%b0%e6%b0%91%e4%b8%bb%e8%b7%af&tr=udp%3a%2f%2ftracker.openbittorrent.com%3a80%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publicbt.com%3a80%2fannounce&tr=udp%3a%2f%2ftracker.ccc.de%3a80%2fannounce

http://news.hotpot.hk/fruit/art_main.php?d=20130320&s=1&m=1&i=&a=1&c=%E8%A6%81%E8%81%9E%E6%B8%AF%E8%81%9E&b=news/art/20130320/18201228
生果日報網上版-要聞港聞-2013年03月20日
經歷清朝 北洋 國民 中共統治
專訪107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國須棄專制走民主路


■107歲的周有光經歷中國百年變遷,學貫東西,頭腦清晰。《蘋果》記者攝

「中國的前途必須走民主道路,今天的專制制度不可能長的!」107歲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日前在北京居所接受《蘋果》記者採訪時,疾呼中國必須 告別專制,他對「習李新政」期待不大,比喻為小媳婦難當家:「即使有改革不會很快,新的領導後面有『婆婆』控制住的。我沒有看到甚麼重要的變 化!」
中國組

「中國不適合民主?這等於說中國人不適合吃西餐一樣荒謬。」周有光一開口就是民主,他認為民主是社會必然的道路,不存在要不要的問題。「為甚麼蘇 聯垮台?因為違背了民主道路,你看本來有41個社會主義國家現在只剩3個!」

「專制下必然有貪官」

「網上說中共在習近平領導下想慢慢改。但他背後有人控制,所以他今天只能小改,比如像提倡吃飯不要浪費。」說到十八大習上場後掀起的肅貪風暴,周 有光認為是隔靴搔癢:「貪官當然要抓,但抓了貪官不等於政府就好了,問題在於專制,不是貪官。


为什么有贪官呢?專制下面必然是有貪官,


民主下面貪官就少了,为什么呢?


民主有坏事情都能講話,


你做壞事我下次不選舉你就好了嘛,專制就不行哎!

他還直指現在由黨控制軍隊、軍隊控制國家的制度不合理,軍隊應該屬於國家不屬於黨:「


我發表這些話當然是冒風險的,


不過我都108(虛歲)了,


他抓我去了、把我槍斃了,


我不槍斃也要死了嘛!


呵呵,我一点不害怕!

「名義上沒皇帝,實際還有」

「現在中國名義上沒有皇帝了,實際上還有。」周有光生於清朝末年,經歷滿清、北洋政府、國民黨和當今中共四個朝代:「我講老實話呢,最好的是國民 黨時代,不是共產黨時代。」上世紀四十年代,周曾任職國民政府經濟部旗下的農本局,管理四川省合作金庫,通過金融幫地主和農民維持農業生產,確保 抗日戰爭期間後方糧食棉花等必需品供應;戰後他被派駐英美學習辦銀行的經驗,其間共產黨奪取政權,仍選擇回國,但最終從經濟學改行從事語言學研 究,他說:「我們搞的英美經濟學跟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矛盾的。毛澤東時代,中國人死了8,300萬人,人吃人,還搞甚麼經濟學!」
周有光認為,自鄧小平上台以來,共產黨執政是有別於毛澤東時代,但至今不改專制、沒有言論自由,「我們的憲法規定得很清楚,人民有很多自由,但現 在一樣都沒有;憲法上有民主條文,但是空的,沒有真的東西。大家希望它能夠慢慢開明。網上說它會改的,你要慢慢等,5年後可能有小改,15年、 20年會慢慢有變化,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周有光小檔案

年齡:107歲
原名:周耀平
祖籍:江蘇宜興
出生地:江蘇常州
家庭:妻子張允和,為著名崑曲研究家
學歷:先後入讀上海聖約翰大學、光華大學、東京大學等
職業:中國著名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
經歷:
‧青年和中年時期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作過經濟學教授
‧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曾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
 (1958年公佈)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
‧1980年開始成為繙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和
 顧問委員會中方三委員之一,另兩人是劉尊棋和錢偉長
‧1989年離休,繼續在家中研究和著述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抄錄:中国梦就是从西方玛咧洋鬼子来的徒子徒孙们管自己叫无产阶级先锋队把许多金 银财宝堆在笼子旁边,对笼中人说,这些财宝是国家的,你们都是富翁,这些财宝迟早都是你们的,但是你们不能用,还是我们来帮你们用比较 好。>cggsjcs:家族专制步入裆魁专制 >马可秋白:不是人大选举的吗?>清朝皇帝如何挑选接班人? http://hongzhu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2722930320132182390184

lvkaiwen @lvkaiwen 2013-03-20 00:29:47 UTC
胡戈:看到最后乐了 pic.twitter.com/RPXlyLZBJS


lihlii @lihlii 2013-03-20 00:35:07 UTC
预言帝~ >@lvkaiwen 胡戈:看到最后乐了 pic.twitter.com/NAtZqvjrNp


#世界人权宣言抄写 将留言和手抄纸张的图片用电邮发送到 udhr1948.chaoxie@blogger.com 即可张贴到 http://udhrhw.blogspot.com ,发送到 udhrhw@posterous.com 即可张贴到 http://udhrhw.posterous.com ;或发送到 udhr1948+chaoxie@gmail.com 由管理员转发至两个博客。建议在邮件标题中写明你想公布的网络身份(如推特、微博帐号,电邮地址等)、昵称或姓名、以便于避免重复搜集发布。

2013年3月17日星期日

王雪臻:终极茶道-审讯 某黑社会组织的犯罪心理

王雪臻 @Wxz0909 2013-03-16 16:55:59 UTC
我修改了《终极茶道——审讯》希望能对被喝茶的朋友有所帮助,请多指教http://wxuezhen007.blogspot.com/

lihlii @lihlii 2013-03-17 01:39:50 UTC
RT @Wxz0909: 我修改了《终极茶道——审讯》希望能对被喝茶的朋友有所帮助,请多指教 http://wxuezhen007.blogspot.com/

lihlii @lihlii 2013-03-17 01:47:57 UTC
@lihlii 好文章。这种文章要多写。给 @hu_jia 看看,再怎么气愤也要忍住,否则会被保子利用和伤害更深,要调戏保子。 @Wxz0909


http://wxuezhen007.blogspot.nl/2013/03/blog-post_15.html
终极茶道----审讯

       在网友对喝茶逐渐脱敏的同时,审讯又成了一些网友需要面临的问题,既然会面临,就有提前进行了解审讯的必要。审讯心理学只是一个工具,虽然国保经常有完善 的相关措施配合使用这一工具,而我们网友几乎没有机会主动利用,但是,如果能多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你就不会轻易被他们影响和控制你的心理活 动,甚至可以反客为主影响他们的心理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置换。
       在中国目前的司法环境下,因政治言论等原因喝茶、传唤、讯问都可视为国家犯罪行为。而根据犯罪心理学,在实施犯罪时,大多数犯罪人在控制被侵害人时,其内 心会将被侵害人非人格化或道德评价降低,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静或平衡。有犯罪学家就此提出被害预防对策,即面临被侵害而无力反抗时,被侵害人要放 弃无谓的反抗而坚持对犯罪人的劝说----- 让犯罪人视自己为跟被侵害人一样有人格的人、像他家人亲友一样的人,从而激起犯罪人的道德感,产生不平衡的内心冲突,而自动放弃犯罪。
       因而,受审网友在应对审问时,面对侮辱,要避免自己出现无谓的极端的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也可能是国保在通过贬低你的人格来平衡其内心活动,减轻其自身的负 罪感,并且极端情绪会很大消耗你的精力,而且难以持续,如果对方有经验,你的极端情绪和行为不仅达不到你反抗的目的,还会自行消解你的反抗意志。 在讯问时,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让国保在其察觉以前完成你要对他的道德审讯,受审网友要设法改变审问者平衡的心理状态,使之出现不平衡的心理:愧 疚,社会规范的道德感,而缓解或放弃其主动积极的侵害行为。
  
       正常的人格特征是犯罪人供认的前提,犯罪行为和结果对法律观念、道德观等在内的价值观念的违悖,使犯罪人在犯罪后产生罪责感,在撒谎时产生内心焦虑,这种 罪责感与内心焦虑是驱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内驱力,国保也不例外。这种情形我在2011年9月和10月到东师古探访陈光诚时就遇到过两 次明显的两次事例,因为犯罪人也是一个经历社会化过程、接受并内化了社会价值观念的人,当网友面对国保而陷入审讯情景时,恢复和建立国保的正常人 格就很重要了。
       个体的人格特征对抗审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认为:个体人格,是一个整体,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基础的部分,与生俱来,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遵循享乐原则,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性欲的满 足,以及避免痛苦。"自我",个体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成,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得到满足,就须迁就现实, 学会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对"本我"的冲动具有缓冲和调节的功能。"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处于管制地位,由完美原则支配,是个 体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逐渐而成的。 当"超我"不能对自我起到管制作用时,"本我"和"自我"会因为各种需求而形成谋求实现的内在动力。如果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 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人格基本属性"是人对客观现实反应和付诸于行为的基本态度和认识,特点在于不同 人的人格差异现象。   
       受审者人格差异的表现,往往与自己的利益以及利害关系联系在一起,当受审者发现自己的利害关系发生变化时,他会向着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方面发展。因此在审讯 者首先会注意把受审者放在利弊对比的关系中,让其做出选择,逐渐把他们引向有利于供述的方面。在中国,这也成了诱供骗供的便利,国保会利用网友对 事件整体的信息不对称,甚至会编造不实,套取他们想要的合适口供。       
       人格特征在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发生变化,审讯空间的环境,对受审者来说是特殊的甚至是陌生的,受审者没有现成的经验储存,受审者只能调动以往的人格经验, 应对眼前所面临的环境。所以当受审者进人审讯的空间,其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会发生变化,出现人格属性差异,原本是外向型性格的却表现为沉默寡语, 原本是内向型性格的却表现出口若悬河的积极对抗。在讯问空间里,审讯者会注意通过对受审者评价的方法来调整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属性差异,使其人格特 征达到正常的人格状态,满足于审讯所需要的人格特征。国保会通过对受审网友的品格评价,激发其符合官方利益的主旋律人格,建立其自我维护的心理行 为,帮助受审者搭建供认的平台。所以,有时候,国保对某些网友态度温和,并不意味对你尊重,有时只是在保持和调整你满足审讯的人格特征,不可随随 便便地自作多情。    
     当被喝茶、审讯时,有经验的国保会评定受审者人格、找出人格差异,确定人格基本特征,针对不同的人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对受审者在审讯活动中的心理 反应,找出其心理活动规律,迫其交代。审讯者不仅想清楚地知道受审者在审讯活动的心理规律和表现,更重要的是还会从纵的方面对受审者的本质特点进 行研究。             
  
        所以,喝茶时,网友就应尽量对国保进行选择性保留,你的心理活动对他们来说越飘忽,在传唤讯问时,他们越会反复对你试探测验,他们的审讯就会越缺乏针对性 和有效性而出现失误,你就越有可能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信息,争取更多时间,把握主动。如果此前你没做到这些,那么自进入讯问室,就应当尽快熟悉环 境、消除不适感,把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干扰降到最低,集中精力应对审讯者。最重要的是,推翻审讯的默认设置,要知道到:尽管坐在了审讯椅上,但你 才是他们的审讯者,而不是按照他们的设定,由他们来审讯你,他们在你眼里才应该是罪人。
  
        根据美国侦查学者布赖恩· 杰恩提出来的内心焦虑理论,犯罪人拒供或假供,是为了逃避如实供述所带来的个体利益损失,嫌疑人会对如实供述的损失性后果进行评估,后果越严重嫌疑人则越 有可能拒供或假供,这是犯罪后果给犯罪人带来的内心焦虑。但当这种内心焦虑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自我的行为后果转向成给他人给社会所带来的后果,就 会产生道德观所形成的内心焦虑,在心理、情绪上陷入不协调的状态,这种状态使犯罪人感受到痛苦和心理压力,为了摆脱"不协调"的状态,释放心理压 力,在侦查讯问中他就会选择向审讯者供述,这时,内心焦虑就形成如实供述的内驱力。因此侦查讯问时,讯问人就要帮助犯罪人从自我的行为后果产生的 内心焦虑,转向给他人给社会带来的后果而产生的内心焦虑,促成如实供述的内驱力的产生。
       在你被审讯以前,你对自己人格的认知越深刻全面,你的人格越完善,就越不容易产生你所难以承受的内心焦虑,审讯对你的心理压力就越小。当然,你也可以把内 心焦虑理论运用到请你经常喝茶的警察身上,在一个对你和他们都 不促成人格属性差异的场合,完成你对他们的道德审讯。          
       但是,内心焦虑理论对于信仰或者信念犯罪的效果不佳,难以对其进行侦查讯问。其原因是产生这种信仰或者信念的社会价值观不同,也正是由于信仰犯自发地排斥 其信仰之外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从而其犯罪事实对其产生的罪责感与内疚感较少或完全没有。人格正常特征所产生的罪责感与内疚感,来自于犯罪嫌疑 人已经接受了符合其信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自己理想中的形象与自己形象受犯罪行为的损害之间形成了落差,也即杰恩所说的" 理想的目标与客观实际差距越大,认识就越不一致,焦虑也随之增加。焦虑的增加,是嫌疑人之所以在审讯中供认的部分原因。虽然嫌疑人希望逃避真实供述的后 果,但他并不希望以增加与欺骗相联的内心焦虑为代价换取这样的结果。"   
       所以,国保审讯时,常会对你宣称的民主宪政等价值理念进行丑化,或者对你所极力推崇的某个人物进行抹黑等等,或者对你与自己信念和信仰相悖的行为进行列举 并嘲讽,来动摇你的信念和信仰,再把他们包装好的所谓官方主流价值观或者庸俗的利己主义置换给你。而若有机会,这也是你应该对他们采取的策略,只 不过你用不着丑化,这方面的真实资料很多,你只要平日多留心就可以了,但也不要急于向他们抛出与他们所承袭的马列毛邓相冲突的普世价值观,能达成 合乎道德的某种底线共识才是首要的,毕竟转换犯罪人对抗的心理支点,满足犯罪人的人格社会化的基本属性,就满足了犯罪人认罪的心理行为。
      也正是因为以上的原因, 人权、法治、民主、宪政普世价值观跟天主教、基督教、西藏的佛教等信仰宗教的交织传播,在审讯中会极大削弱国保利用中共所大力宣扬的所谓主流价值观引导受 审者产生罪责感和内疚感的效能,他们对这类价值观通常极为抵制,却又用自己美化过的马列毛邓红色理论对社会和他们自己不厌其烦不遗余力的进行主流 化包装和灌输。
  
       被喝茶、被审讯时,民间和官方两种价值观冲突一直贯穿网友的心理活动之中,你选择哪种价值观,哪种价值观就更能占据社会。虽然中国社会对普世价值理念的接 受程度会影响、缓解网友被审讯时的心理压力,但只要中国社会的运转仍然依靠政法系统高压维稳来维系,宣扬所谓主流价值观的宣传系统就有抵制普世价 值甚至是底线共识的内在压力和先天动力。


http://wxuezhen007.blogspot.nl/2013/03/blog-post.html
某黑社会组织的犯罪心理

        组织的黑社会犯罪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公民社会秩序,危及公民生命、财产、自由、信仰等基本权利。黑社会组织一般以共同的不良需要为心理基础,由于彼此 理解和支持,通过相互交往形成认同意识,产生共同犯罪的心理动力,而成员在组织中的职位和分管不同,其心理特点又各异。 
  一、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心理动力
  黑社会性质犯罪活动源于一定的心理动力因素,这种动力因素促使领导、干部、临时工依附于组织,积极参与活动。
  (一)强烈的反社会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普世价值观念相悖,在社会中遭受否定和排斥,对公民的教育、批评和 监督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由反感、抵触逐渐发展成与社会和公民对抗的矛盾心理,表现为敌视媒体、管制媒体、封锁网络、压制言论;第二,由于教育的 缺乏和误差,加上个人认识偏差和阅历浅薄.对群体事件和维权个案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表现为海外敌对势力、反华势力、分裂势力等词 汇泛滥;第三,参与犯罪组织活动后.受群体内部反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受他人的传染,加之从众心理的作用逐步与公民社会走向对立,指责民间社会仇 官仇富;第四,多数犯罪组织成员受到过舆论的监督和抨击.由于对公民的教育和和会的挽救存在错误认识,对公民社会有强烈的报复心理,总是经常性把 维权个案搞成群体事件再升格定性为政治案件加以打压,不惜杀良冒功。
(二)归属心理。由于观念与行为跟人权法治宪政民主背道而驰,犯罪人在心理上受到社会压力与谴责,表现为各方面的否定、排斥和鄙视等。由此造成的 角色紧张使他们与公民社会处于心理上的对立,所以他们之间非常容易相互理解.心理相容性很大,成员之间容易互相认同,尤其是错误认识、不良需要和 违法行为能够得到其他组织成员的承认和支持.因而成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对组织有着强烈的归属心理,自认不管什么法也不如领导的看法。
  (三)责任扩散心理。在组织中,由于犯罪人存在"法不责众"的责任扩散心理.认为"天塌下来大家扛.降低了个人在犯罪前后承受的心理压力,罪 责感会减少.实施犯罪时愈加无所顾忌,自我意识受到影响和抑制,甚至出现"去个性化现象",手段残忍,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犯罪现场中的气氛渲染 还会产生感染作用,激发犯罪人的表现欲望和虚荣心.为了提高自己在组织和同事心目中的地位,相互影响.逞强显能,什邡事件中爆震弹的出现即是一 例,不惜在社会群体事件中指挥军警制造维稳的战争大场面。
  (四)团体压力和领导的权威。组织内部具有成文或不成文的,但十分明确的行为规范,并带有强制性、残忍性。组织内部的团体压力强化了个体的从 众心理,使犯罪人对组织规范和命令不敢违犯;而领导往往以其丰富的犯罪经验和阅历、心狠手辣的性格取得同事的敬佩和畏惧,让其同事惟命是从。老鸨 向来不许窑姐儿怀孕,薄熙来自恃头牌想上位老鸨,结果被发现私自怀孕,坏了帮规犯下大忌。
  (五)以情感为纽带的内聚力。由于黑社会性质犯罪能为组织成员带来利益并为其提供保护,领导干部又千方百计对成员进行情感上的笼络.由此而来 的安全感促使他们对组织产生精神寄托,出现强烈的依赖感.这种依赖感是维系犯罪组织的重要感情纽带。它们以相同或相近的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等为基础,取得感情上的共鸣;社会的否定和排斥,彼此之间的心理支持成为它们的感情纽带,它们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一荣俱荣,一损惧损,所以经常定时 召开各级两会相互表彰,到北京上访的访民到最后也成了维稳黑市的商品。
  二、黑社会性质犯罪中不同角色的心理特点
  黑社会性质犯罪中不同角色由于其职位、分管和经验阅历的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一)领导干部的心理特点。作为领导,在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他们多数长期从事犯罪活动,受到过公民社会的抨击反对,阅历丰富,有犯罪经验. 工于心计;通过智力或权力上的优势和胆大妄为的亡命心理,在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具备拉拢、管理和协调下属的能力,善于通过恩威并施, 笼络控制成员为其效劳;形成稳定的消极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顽固的反公民社会态度,主观恶性难于改变;表现出狡猾阴险、胆大妄为的人格特征;在认 识能力和水平上表现出不一致性,即高能力与低水平的矛盾。具有合法身份和多个身份证,利用正当的政治、经济、外交活动掩护其犯罪行为。在暴力性犯 罪集团中,领导干部常常直接参与策划、组织,比如八九六四事件。
 (二)分管干部的心理特点。分管干部是犯罪集团的中坚力量。他们人数较多,作用大,在犯罪组织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助纣为虐是分管干部的 突出心理特点。这些人具有强烈的反社会心理,多数具有犯罪和逃避打击的经验。骨干分子与首要分子相比,错误的世界观等方面设有明显差别,但认识能 力发展不均衡。缺乏正确的生活信念,精神空虚,经常出现抑郁症上吊、跳楼、自杀,吸毒、奢侈消费、跟多名异性发生并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的更比比皆 是,所以他们依附于领导,以领导为中心进行活动,比较为领导所信任,或者为其出谋划策,或者充当急先锋,冲锋陷阵。分管干部与领导关系密切,心理 上的相通性较强,对组织依赖感较强。分管干部之间经常会因利益关系出现矛盾,比如多地出现干部之间互相窃听偷拍事件。由于主观恶习性较深,多数冷 酷无情,表现出情感的两极性和易变性,一方面他们对领导言听计从,另一方面,他们对下属和受害者又十分凶残,逃进美国领事馆的王立军就是一个很典 型的例子。
  (三)基层成员和临时工的心理特点。基层成员和临时工在组织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数量很多、主观恶性较轻.其世界观、价值观常常表现出浅薄、 片面的特点。他们参与犯罪集团活动不完全是为了犯罪目的,有时只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虚荣心和归属需要。由于认识能力与水平的低下,在黑社会性质犯 罪中,他们常处于盲从和被动的地位。情感上表现出不稳定性,好感情用事,易冲动,逞能好胜,愿意显示自己,自控能力差,易受人指使参与或实施暴力 犯罪或其他恶性犯罪,截访、维稳中经常见到此类生物。
  三、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心理对策
  (一)从宏观上铲除滋生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心理基础。通过加强普世理念传播,公民线上应自觉加强人权法治民主宪政等方面的学习讨论和推广传 播,线下应积极参加同城饭醉、现场围观、公民调查、社区自治等活动。
(二)强化打击,分化瓦解。首先,要加强网络传播攻势,抑恶扬善,深刻揭露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危害,对犯罪人员产生心理上的震慑。如采取人肉的办法 对贪腐官员进行全方位深度揭露打击,可以振民心、扬正气,瓦解犯罪组织的军心。其次,要守望相助,建立保护机制,切实加强对公民、证人、逆用人员 的保护,比如送饭、呐喊、联署、围观、探访等援助活动。再次,对于基层犯罪组织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心理策略,区别不同情况,予以打击。对于 一般成员和临时工,可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讲明利害,提高其认识,消除其侥幸心理、从众心理和责任扩散心理,促使其在交待自身罪行的同时,揭露领 导干部的罪行;对于领导干部,其主观恶性较强,反复性较大,要建立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从揭露其犯罪事实人手,使其对自 身罪责产生心理压力.利用集团内部矛盾和困惑无助的心理状态.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让干部之间彼此猜疑,促使其产生绝望心理;对于领导必须在掌握 确凿证据和犯罪事实的基础之上,采取重兵压境的势态,连续作战,不给其喘息之机,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适时使用证据,最终使其心理防线崩溃。可参 照纽约时报和彭博社等的做法。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